然而虽然武帝荣耀一生,但其死后遗留下来的烂摊子太多,国计民生上千疮百孔、凋敝萧条,政治环境也是错综复杂、险恶异常,这些都让霍光头疼不已。
同时,外有昭帝的两位异母兄长燕王刘旦与广陵王刘胥在虎视眈眈伺机夺取皇位,内有上官桀和桑弘羊半人半鬼要拨风弄雨趁乱取代霍光的位置,以达到利欲熏心的私人目的,更何况还有匈奴铁蹄在北方蠢蠢欲动以及西域局势的风云变幻。
所有这一切都让霍光和昭帝这一老一少置身于水深火热之中,随时如同在锋利的刀刃上行走一般,步步惊心,处处为难。
好在霍光沉稳老练,昭帝也是年少有为,两人配合默契,互相扶持,合力横扫所有阻碍,将大汉帝国带入了前所未有的繁华富庶。
记得有一次,上官桀和桑弘羊联合起来,设计要陷害霍光,趁着他出赴广明校阅羽林军的机会,准备冒充燕王刘旦上书天子,捏造事实劾奏霍光密谋叛逆已有不臣之心。
这两人之所以要趁霍光不在京城中才行此毒计,原因有二。
其一,因为当时霍光领尚书事,一切奏章均要先经由他审阅过后,才能面呈天子,只有他不在京中时,上官桀才可以代领尚书事,这篇陷害他的奏章才能顺利到达天子手中。
其二,上官桀和桑弘羊想着其时霍光并不在京中,昭帝年才十四,平日里什么都指着他们这几位顾命大臣,哪里懂得什么军国大事,只要昭帝稀里糊涂地把这篇致霍光于死命的奏章批复下来,趁着霍光在外面公干没有防备,他们有的是办法出其不意治霍光死罪,就算死罪不成,最起码也可以逼迫他退位让贤,将昭帝彻底孤立起来。
当时上官桀、桑弘羊和燕王刘旦之间的关系已经打得火热,横在他们眼前唯一的障碍就只有霍光了,只要霍光一除,年少的昭帝又算得了什么,还不是任由这几个叛王逆臣随意玩弄废立。
只是桑弘羊刚刚作好这篇陷害霍光的奏章准备派人假作燕王特使面呈昭帝,却不料霍光神差鬼使地提前回来了,奏章无法顺利递上去,几个人只好暂时作罢。
但是这奏章已经撰好,上官桀和桑弘羊都是心急如焚,迫不及待想早日看到这个强大的政敌倒下,于是便趁着霍光回府休息沐浴的机会,将奏章呈递给了昭帝。
奏章中总共捏造了霍光两条罪状,其一是霍光在此次外出检阅羽林军时,所使用的礼仪规格已经超出了大司马的身份,如此公开越制摆明了瞧不起当今天子,不臣之心昭然若揭。
其二,在官员任用上,霍光私心甚重,苏武持节不屈、忠义过人,为天下汉人所景仰,但回到大汉后只是给了个典属国的闲职,而杨敞没立过什么功却拜为搜粟都尉,种种迹象表明,霍光一直在培植自己的势力,如此营私结党,显然是有叛逆之心。
在奏章的末尾,还冒充燕王的口吻,说是宁愿连这个燕王都不作了,也要到长安城中的未央宫来宿卫,以免奸臣当道,毁了国家社稷。
昭帝在阅览过这篇奏章后,已经是胸中了了,只是将奏章搁置了起来,并没有发表任何意见。
https://xianzhe.cc/book/58105/18468874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