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沈迅倒也干脆利索,一等香案摆好,杨振叩拜结束,直接将一卷圣旨递到了杨振的手里,并没有当众公开宣读。</P>
他的这个举动,让在场跟着杨振一同跪迎圣旨的其他将领既意外,又失望。</P>
杨振本人也略感意外,但是等他拿到圣旨,展读细看之后,就明白了沈迅为何这么草草传旨了。</P>
因为与金海镇很多将领的期待不同,对于金海镇四月北伐以来取得的战功,朝廷并没有给予与之匹配的褒奖。</P>
除了将杨振嫡长子的恩荫等级,由原来的锦衣卫世袭千户升格为锦衣卫指挥佥事之外,只是将杨振的功劳推恩到了杨振的其他儿子头上。</P>
其中庶出的次子,才一岁多的杨征夷,蒙恩荫补为锦衣卫百户世职。</P>
嫡出的三子,还不到一岁的杨征虏,被恩荫为锦衣卫千户世职。</P>
这种推恩荫补的世职,原先还有俸禄,现在连俸禄都没了,已经成了纯粹荣誉性质的头衔等级了,并没有多大的实质意义。</P>
但是你还不能说皇帝啥也没给,毕竟锦衣卫指挥佥事、锦衣卫千户、百户,听起来非常高大上,而且还是世职,还是很唬人的。</P>
只是除此之外,对于杨振来说,就再也没有别的封赏了。</P>
好在杨振此前上报的麾下各路武官推荐委任名单,山海关兵部分司一字未动,原文呈递,兵部呈上去后,内阁票拟同意,崇祯皇帝也没有反对,最后全部照准。</P>
这个事情,其实朝廷同不同意,他已经不太在意了。</P>
包括那些已经拿到杨振签发委任状的将领们,也已经不太在意了。</P>
但是,崇祯皇帝或者朝廷大臣们,显然将批准杨振呈报的各路官将晋升以及任免,当成了对金海镇大军连战连捷收复大批失地的奖赏了。</P>
不管是他们真这么认为,还是他们揣着明白装糊涂,总而言之,除了推恩给杨振的三个儿子之外,再就没有别的封赏了。</P>
一分银子也没有。</P>
杨振看了圣旨,叹口气,将其交给几个懵圈的在场将领。</P>
他们看了后更是大失所望,但是当着杨振和朝廷钦差的面儿,也没人敢公开抱怨什么,但脸色要多难看有多难看。</P>
沈迅显然也注意到了这一点。</P>
甚至连他自己也觉得过意不去,但他也很清楚朝廷为什么会这样“慢待”功臣。</P>
等到传旨的程序走完,杨振打发走了其他在场武将,领着他到了征东将军行营二堂会客厅里说话的时候,沈迅忙着解释了一番。</P>
“都督有所不知,都督的功劳以及金海镇诸将的功劳,分司和兵部都上了封赏条陈,甚至内阁都没意见。私下王公公也在圣上跟前说了话,希望朝廷把都督的爵位往上晋一等——沈某也以为,累计都督北伐以来历次战功,完全当得起了。但是——”</P>
沈迅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可能是在斟酌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P>
其实对于封侯,杨振并没有执念。</P>
不过是个好听的名头而已,对于他和金海镇以及登莱镇的实力,并不会有什么大的增益。</P>
所以,在四月北伐作战以来连着上呈的几封捷报之中,杨振都没有把争取封侯作为自己的目标。</P>
他也没有亲自派人或者让旅顺口那边派人到京师运作此事。</P>
所以严格来说,他的失望并非由此而生。</P>
他正想开口表达这一点,就听见这位沈郎中轻咳了一下,然后继续说道:</P>
“都督功劳不小,人尽皆知,但辽西那边也报了一件惊天大功,若是圣上晋升了都督的爵位,恐怕辽西那边也不能落下,毕竟厚此薄彼,难以服众,反倒不美。然则,对于辽西之功,朝议犹疑,圣心难断,只好留待以后了。”</P>
沈迅说到这里,看了看杨振,他相信杨振能体会他话里话外的深意。</P>
毕竟崇祯皇帝对杨振什么样,以及对祖大寿什么样,兵部出身的沈迅,是很清楚的。</P>
同样,他知道杨振也是清楚的。</P>
当然,杨振也没让他失望,但也只是点了点头而已。</P>
杨振大概明白他话里的意思了,其实就是崇祯皇帝不喜祖大寿,不愿封他为侯,结果连累了杨振。</P>
至于沈迅所说的,辽西那边也报了一件惊天大功,杨振大概也知道是怎么回事。</P>
但是在沈迅面前,杨振也不可能多说什么,因为跟他还没有熟到那种什么话都可以说的程度。</P>
不过,他的表现落在沈迅的眼中,却给人一种他心绪难平甚至失落失望的感觉。</P>
于是,沈迅接着说道:</P>
“另外,都督有所不知,眼下朝廷的形势实在过于——复杂了,想必方巡抚那边也将中州形势通报给都督了——,不出都督所料,五月以来,闯逆汇合各股流贼,聚众五十万,三打开封城,圣上按内阁建议,命丁启睿总理援救军务,合兵会战于朱仙镇,结果,会战失利。”</P>
说到“会战失利”,沈迅叹了口气,深色沉重,显然他所谓的失利,绝不仅仅是失利那么简单。</P>
“平贼将军左良玉远走襄阳,平蛮将军方国安退守汝宁,督师丁启睿仅以身免,方巡抚所率的登莱援剿先遣军撤回归德府,开封城危在旦夕,周藩与保督杨文岳连番告急。圣上忧虑万分,寝食皆废,实在也无暇厚赏都督在辽东及朝鲜之功了。”</P>
沈迅边说着话,边唏嘘叹气不已,显然对于关内形势的恶化深感忧虑和悲观。
https://xianzhe.cc/book/5757/27430105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