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仙者小说网 > 大明新命记 > 第一一四一章 乱命

第一一四一章 乱命

至于沈迅所说的,杨振已经从方光琛的书信里大体上了解到了,只是他还不知道京师方面的应对罢了。</P>

杨振一念及此,当即便问道:</P>

“开封城形势危急,朱仙镇——会战失利后朝廷有何举措?”</P>

“丁启睿被革去湖广河南江北督师等本兼各职,已经锁拿进京,下狱问罪了。”</P>

“其他呢?”</P>

“方一藻、左良玉、方国安、许定国、刘泽清等人,罚俸一年,戴罪留任,仍领各部剩余兵马。”</P>

果然如此。</P>

但是杨振除了叹口气,也无话可说。</P>

在这个节骨眼上,就算换他坐在崇祯皇帝的位置上,他也没有更好办法。</P>

总不能把拥兵观望的许定国、刘泽清,以及抢先逃跑的左良玉、跟着逃跑的方国安他们都杀了吧。</P>

哪怕是罢免这些人,估计现在的崇祯皇帝都做不到了。</P>

真要全都罢免了,这些人转身就会变成地方割据势力,甚至于有可能转身变成流贼大军的一部分。</P>

对此,杨振也只能叹口气而已。</P>

“开封城怎么办?”</P>

“据说圣上已经连番下旨,命三边总督孙传庭东出潼关,汇合许定国、刘泽清及方一藻等部人马,再往开封解围!”</P>

“命孙军门出潼关?!这是——谁的主意?!”</P>

杨振原本想说“这是乱命”的,但是知道旨意已下,此时恐怕已经到了陕西军中,自己反对也没用,于是话到嘴边,临时改了言语。</P>

“唉,都督心情,沈某也能体会,毕竟秦军元气未复,而陕西三边也不太平。至于这是谁的主意,沈某也不得而知,然则已不重要了。而今环顾中州,除了孙军门,又有谁能解救开封之围呢?眼下朝廷于中州所能仰仗者,也唯有孙军门一人而已!”</P>

杨振闻言,心中叹息,他也知道沈迅说的没错。</P>

可是他更加清楚朝廷这么做的结果。</P>

在他看来,朝廷舍不得开封,也算情有可原,毕竟城内有将近百万军民妇孺,被围日久,人将相食,久之,就算城不破,也必会酿下人伦惨剧,所以谁也不敢说不救。</P>

可是,让孙传庭出马前往解围,却又无异于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甚至无异于饮鸩止渴。</P>

杨振在短暂的失神过后,心绪渐渐平复了下来。</P>

如果单纯站在崇祯皇帝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要破解开封之围,似乎也只能这么做了。</P>

除非暂时放下辽东决战,大举调集汇聚辽东的兵马入关。</P>

然而这一步又是一个死局。</P>

因为真要这么做,崇祯皇帝又要背上朝令夕改,视国家大政如儿戏的骂名了。</P>

毕竟四月里才刚下旨,兴师动众,钦使四出,将本就剩余不多的十几万九边精锐悉数派遣到了关外,决心与清虏发动决战。</P>

现在进展顺利,在捷报频传之际,又慌里慌张的把辽东的军队往关里调动,不仅辽东这边将前功尽弃,时间上也未必来得及。</P>

当然,杨振也不希望出现这样的结局。</P>

也因此,虽然他觉得崇祯皇帝下旨让孙传庭率军出潼关是乱命,可他也无法张嘴建言,请朝廷抽调辽东兵马入关。</P>

关内如今的局面,是整个朝廷上下多年来一系列错误决策酿下的恶果,不是哪个人说句话或者做个事情,就能一举扭转的。</P>

就算杨振放下这些年在辽东半岛的战果,率军渡海南下,前往中州战场,也未必就一定能改变局面。</P>

也许他能取得一场两场大捷,这个是没有疑问的。</P>

可是,光是取得一场两场军事上的大捷又能如何?</P>

原时空孙传庭率军出潼关后,也曾取得过追击流寇的大捷,然而没有安全的后方并且疲于奔命的他,最终不还是兵败身死,无力回天?</P>

所以,杨振想来想去,还是决心先灭了清虏再说。</P>

好在此前他已经命令旅顺方向,为方一藻、方光琛父子提供可以提供的一切帮助,并且去信方光琛,允许他们将以朝人为主的忠义归明军,改组为关内乡勇民团和剩余朝人并重的忠义军第一、第二团营并就地扩充兵员了。</P>

虽然对外打出的旗号仍是登莱援剿先遣军,但是一旦按金海、登莱二镇的团营制度改编之后,此前以冷兵器为主的忠义归明军,也将进行弓手、长矛、骑兵营与火枪火炮掷弹兵的混编,新的忠义军战力将得到大幅度提升。</P>

这是杨振能够对中州战局直接施加影响的唯一变量。</P>

当然了,既然朝廷以沈迅为使者来盖州见了自己,自己也不会放过以沈迅为渠道影响兵部乃至朝堂的机会。</P>

https://xianzhe.cc/book/5757/27430776.html

本站地址:xianzhe.cc
最新小说: 兰芳 大秦:我们刚穿越,你在罗马称帝 穿越朱元璋:朱棣,你来当太子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大明,本来想摆烂,结果系统来了 从抽卡开始做皇帝 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皇帝群吹逼的我,成了课本神秘人 大唐:质子十年,率百万大军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