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喜舍相
邀请杜云溪老画家来缆镇办画展,是周浩然老婆肖雅文的主意。
肖雅文一个远房亲戚的孩子刚刚就任缆镇文化站站长,需要政绩,求了肖雅文好几回了!
肖雅文答应后,就求了周浩然帮忙。
周浩然给杜云溪、志高道长、秦汉嵩分别打了电话确认后,答应了肖雅文的请求。
建军节前一天,一张邀请函郑重地送到了杜云溪老画家手里。
杜云溪老画家高兴地接过,对风姿绰约的女助手于可可说:小于啊,可能这是我人生最后一次公开画展了?
于可可哑然一笑道:老爷子身体还好,别说这些不吉利的话!
杜云溪老画家瞧了一眼床上瘫痪多年的老伴林念蕾后,对保姆肖菊花说:小肖啊,我要出差一段时间,你好好照顾她!
保姆肖菊花使劲点了点头。
建军节一大早,杜云溪、志高道长、秦汉嵩等人从山前出发,赶往缆镇。
二个小时后,缆镇高速公路出口,缆镇一大群人在周浩然带领下,列队迎接。
志高道长下车后,对周浩然大笑:老周啊,搞得有点迎接总统的样子啊!
周浩然也大笑:杜老、秦老都是老前辈,应该应该的!
众人下榻缆镇八大碗庄园,因为画展也在那里举行。
画展定于立秋日开幕,准备时间很充分。
对于举办画展,杜云溪老画家已经是轻车熟路了,只要出钱,就有专业的团队会去操办。
于可可不喜欢住在八大碗庄园,在周浩然引见下,向摩诃禅寺四众弟子供养了一大笔钱,然后就住进了寺院女众部的别院,那里很安静!
女众部负责人清云师太很喜欢于可可的聪慧善良,想收可可为徒。
于可可哑然一笑:感谢师太厚爱,我凡尘未了!
清云师太长叹一声:可惜了!
于可可遂取出三幅杜云溪早年画作送于清云师太。
清云师太死死不受,可可力送之,师太勉强收了一副。
清云师太将画作交给释宗泽法师。
法师默然受之。
三天后,一副杜云溪早年画作在一家网站上拍出了一个很高的价格。
释宗泽法师把这笔钱用清云师太的名义捐给了缆镇福利院。
转眼就到了立秋日。
画展正式开始,观者云集。
秦汉嵩老中医在现场义诊,排队者甚众。
杜云溪老画家也在现场泼墨,时时传来赞叹声,甚至还有人开手机直播。
三天后,杜云溪老画家因体力不支住进了缆镇医院。
现场作画由杜云溪关门弟子方光明接棒。
方光明颜值甚高,画技一般,书法习二王,造诣超出杜云溪。
于可可的拿手绝活是剪纸,一把剪刀上下翻飞,花鸟鱼虫栩栩如生。
这下子,方光明收获了很多小迷妹,添加微信太多死了机!
于可可则对男粉丝们嗤之以鼻,只加了几个小女孩微信后,飘然而去。
男粉丝们直追而去,在摩诃禅寺女众部门口被拦住了:男众不得入内!
众人只好悻悻而去!
七夕节前夕。
方光明在缆镇七姑娘葡萄庄园开了一场粉丝见面会。
费用是由七姑娘葡萄庄园老板娘廉芷柒赞助的。
廉芷柒是方光明的脑残粉丝。
方光明在台上侃侃而谈:七夕节(乞巧节)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
廉芷柒粉面如春:方先生,七夕节可有什么故事传说?
方光明大笑道:七姑娘问得好。我们缆镇的七夕节(乞巧节)与一个有关牛郎星和织女星的故事有关。
这天夜里,人们遥望银河,老人会指出,在银河西岸,有一大两小三颗星,那就是牛郎星。他挑着担子,正苦苦地眺望河对岸的织女星。
传说织女是天帝的外孙女,在天宫织云纹锦绣和仙人天衣。
后来她偷下凡间,和牛郎相亲相爱,生了两个孩子。
天帝知道后大怒,派天神把孙女抓回天庭。
老牛让牛郎剥下自己的皮飞上天追寻织女。
牛郎用担挑着孩子,被隔在天河西边。
喜鹊为他们的挚情感动,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便一齐飞向天河,搭起一座鹊桥,好让他们相见。
相传织女手很巧,所以,到了这一天,倾慕星女之巧的妇女,要以瓜果祭祀星神(织女星或魁星神),然后齐坐一起,或对月穿针,比赛眼力,或以针浮水,觇人巧拙。
相关民俗仪式有:摆七娘、拜七娘(巧女向织女祈福)、吃七娘饭(乞巧艺人自发组织七娘宴)、送七娘(焚烧祭品、恭送七娘回仙界)等。
一个小萝莉粉丝大笑:方先生的故事太老套,套不住老娘的心!还是画几幅画吧!
众人大声叫好!
于是,方光明开始挥毫泼墨。
现场一人一副。
几个大胆的脑残粉丝还偷吻了方光明,在一边的廉芷柒直咬牙!
然后是喝酒和篝火舞会,夜深众人才散去。
方光明喝醉了,被安排进了廉芷柒的闺房,到第三天才离开七姑娘葡萄庄园。
画展在中元节前十天悄然落幕。
这次画展让缆镇收获满满。
中元节前一个星期,廉子和的自媒体举行一次传统文化交流会。
现场大佬云集。
廉子和亲自主持。
廉子和开场白:一周后就是中元节,我们有幸请到几位对国学造诣很高的老前辈来聊聊这个话题。首先有请摩诃禅寺的释宗泽法师开讲!
释宗泽法师合十向大家作礼,缓缓开口:一般认为,中元节也即为“盂兰盆节”;其实这种认识存在很大的误解。
正确来讲,七月十四祭祖节、中元节与盂兰盆节,是分属于民间俗信、道教与佛教的说法,三者呈并列关系,而非一个节日的三个不同名称。
自道教兴起后,“三元说”的“中元”二字,在唐中后期正式被固定为节名,并将节期设在七月十五。
这个节日是三俗合一的节日。
道教的斋月斋日是古灵宝经最早受佛教斋月斋日的影响创造的在中国,月十五除了传说西汉时创立的正月十五元宵节之外,并不是一个重要日子每个月十五都重要,是佛教传入中国后才有的现象。
“中元节”形成之前,七月十五早已被佛教征用。
佛教中的七月,原为一个佛的欢喜月,而非“鬼节”。
但为何七月的盂兰盆节成为“鬼节”呢?
盂兰盆,是梵文Ulamba
a的音译,原意为“救倒悬”,即解救在地狱受苦的鬼魂。
佛经《盂兰盆经》在西晋时期翻译传入中国,经中有“目连救母”的故事,与当时仍然存有的孝道观念暗合,后被推崇“三教同源说”的南朝的梁武帝萧衍提倡,将其定为一个民俗节日,当时其主要功能是供奉佛祖。
只是到了宋代才发生了变化,发展为荐亡度鬼。
不知是巧合,还是道教附会佛教的盂兰盆节,中元节与盂兰盆节都设定在七月十五这一天。以至于后世以为,这两个是一个节日的两个名称。
同时也由于其意义和习俗早已难以分清,两个节日的习俗开始混用。
从仪式和日期两个方面仔细考察,会发现道教中元节一方面的确仿效佛教盂兰盆会,另一方面与道教本身的信仰或教制也不无关系。
道教中元节其实是糅合佛、道二教因素而创造的宗教节日,它是中古时代佛道融合的典型例证。
道教中元节的玄都大献仪式就是《太上洞玄灵宝业报因缘经》卷七“功德品”所列举的第八种功德——供养仪式。
《大献经》借鉴了《佛说盂兰盆经》供养僧人可以度亡的做法和观念,将佛教盂兰盆供养仪式改编为道教玄都大献。
廉子和接口:原来如此!法师博学啊!下面请老画家杜云溪阐述高见!
杜云溪在女助手于可可搀扶下向众人施礼,然后发言:
https://xianzhe.cc/book/43199/16981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