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见面,是约定在城郊的大雁塔。
大雁塔依山靠水,风景尚可。
虽说此山不过是一段隆起的小土丘,但也有几分气象。
山上郁郁葱葱,种植着大量草木,从山脚有一条小小的石板路,一路登上山顶。
山顶处是一片佛寺,大雁塔就在这里。
最初大雁塔本是为迎舍利而建,后来才有寺庙。
苏浅雨应邀而来,出门时,在县中车马行雇了一架牛车。
牛车很慢,好在小墩山也不远,花了一个多时辰,也就到了。
山委实不高,约莫二百米左右。
山下照例有亭子,石头的,有八角,掩盖在道旁树荫下,此时早已坐满了人。
上下只有一条路,左近就有许多宽敞的凉棚。
凉棚下,有许多形制相同的小桌板凳,上面盛放着凉茶、绿豆汤等解暑的饮品。
时值夏日,酷暑难耐,尤其是白日,行路更是艰难。
是以许多小商贩就会在道旁搭建这类凉棚,兜售凉茶等物。
苏浅雨晒了一个多时辰,依然面色如常。
修行有成之后,耐寒耐暑,这点温度并不能妨碍于他。
不过,往来的行人少有不愿意出那一文茶水钱的。
那小贩穿着透气的单衣,坐在竹椅上,带着草帽,手里摇着个蒲扇,额头上、身上都是汗珠。
他的面前桌上,摆放着大大小小十几壶茶汤,以及许多叠放整齐的木碗。
见到苏浅雨靠近,这贩子热情地吆喝着:
“一碗凉茶一文钱,豆汤解暑、止渴,两文钱一碗,客人要来几碗?”
凑近了看,苏浅雨才瞧见。
这贩子明显嘴唇都已经干渴得干裂,但却不曾动过面前的茶水。
兴许是为了多卖一份钱。
在这样大日天,偏偏是茶水卖的最好的旺季。
受这样苦,忍着不喝,就为了多赚点钱,这就是芸芸大众的营生。
“请给我来两碗。”
“好嘞,两碗绿豆汤,四文。”
数出了四枚黄澄澄的孔方钱,贩子手脚麻利地取来两个做工粗糙的木碗,给苏浅雨倒上两碗碧绿色的汤水。
“咕嘟咕嘟”,连饮两碗,苏浅雨放下木碗,转身去往道旁一块碑石附近。
那处有片阴凉,宽大的树冠遮挡住了炎炎夏日。
苏浅雨在树下略微休憩了下,渡过了日头最毒的时候。
道旁附近,那处亭中,正有一些人在高谈阔论,似乎谈及到了什么值得争论的话题,
苏浅雨没有关注,但也听到“贵人”“车架”“上香”几个词。
不出意外,应该是大张旗鼓前来拜佛的栖霞县主。
作为有正经封号、品级的宗女,她有自己规格的仪仗队伍,以及郡王府派来的亲兵,和随行的女官等。
即便不是全部,此时占场的,至少也有五十多名训练有素的精兵。
上香拜佛这等事情,事先就会有县主府中人前来打前站,做好护卫、清理。
这段时间,这条路以及寺庙里,是不接待其他香客的。
不唯独她一人,但凡有点地位、有点能耐的官宦女眷上香还愿时,都会事先打好招呼,令其余香客回避。
毕竟女眷本就有许多不便之处。
https://xianzhe.cc/book/8900/2223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