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登位,这个大家应该都知道了。
同母的三兄弟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争斗失败,母亲被杀,多尔衮没有得到皇位,但保住了自己的15个牛录,并依附在兄长阿济格的旗下。
而皇太极趁机占有了镶白旗,以自己的儿子豪格作了旗主,为了当皇帝名正言顺,将正白和镶白旗改名为正黄和镶黄旗。
此时各旗的旗主是:正红--代善、镶蓝--阿敏、正蓝--莽古尔泰、正黄--皇太极、镶黄--豪格、正白--多铎、镶白--阿济格、镶红--岳托(努尔哈赤后来将杜度调入镶红旗,可怜杜度就这么从旗主的位子上被扒拉下来了。如果是莽古尔泰,没准得跟努尔哈赤大闹一场,只是杜度是褚英《他是老奴长子,被老奴以疯子的名义囚禁致死》的长子,尼堪是他的三子。)。
这一次出征,因为不确定能不能突破明朝的长城,更是因为皇太极不过是刚刚继位三年,就算是他将八旗改了色,但是,各个旗主,尤其是多尔衮三兄弟里面的多尔衮、多铎,对他可是有着异心的。
是以,为了削弱某些人的力量,这一次皇太极下令将各旗从旗丁中抽调三成的人手,协力攻明。
当然,这时候八旗里面兵力最多的镶白旗可是足足有四十多个牛录,这可是比小一些的旗多了近乎三倍的兵力。
因此,这一次皇太极直接抽掉了镶白旗的一半兵力,并且命令比较老实,早已被他拉拢的多铎负责。
要知道这时候的多铎可是只有十五岁,也不过是刚刚到了能够出征的年纪。
因为三年前皇太极以代善与阿巴亥通女干的名义,不但夺得了汗位,更是借机除掉了与他争夺皇位的代善的皇位威胁。
而此时,虽然更得老奴看重的多尔衮,却因为只有十五虚岁,是以虽然战功颇多,更是有勇有谋,但是却难以与老辣的皇太极相争。
现在提起明末清初,很多别有用心的人都会说什么明朝宗室繁多,拖垮了大明。
说什么明朝历代皇子都是亲王,又没有爵位代降的制度,是以宗室负担越来越严重,鲸吞了大明一半的钱粮。
更有甚者身言大明亲王数百,郡王无数!
他们声言清朝实行皇族代降的政策,朝廷没有负担!
这个言论是从哪里出来的,我没有找到,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此时,也就是到了崇祯时期,大明的亲王只剩下了二十四位,至于郡王,网上有完整的族谱,感兴趣的可以自己找一找。
我想说的是清朝满族的负担更重于大明,就连所谓的代降,也不过是一个笑话。
乾隆三十九年(1774)颁旨,对爵位的承袭又作了规定,即封亲王爵位的每代降袭到镇国公为止,封郡主的降低到辅国公,贝勒至未入八分降为镇国公,贝子到未入八分降为辅国公,如此等等,最低降低到奉恩将军为止,便可世爵罔替。
所谓的八分指的是就是八份,清朝入关之前,每战有所虏获,均分为八份,每个旗的有资格的贵族按各自等级参与战利品的分配。后来,这些人的身份逐渐固定下来,成为贵族的一种等级,称“入八分“。
扯远了,言归正传,却说岳脱到了城下……
https://xianzhe.cc/book/8410/2108855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