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节奏的敲门声响起,正扛着锄头在小院里刨红薯的徐骥一楞。
自家父亲在官场没有几个合得来的同僚,在加上在文风盛行的苏松常,徐家竟然不吟诗作赋,每天扛着锄头,像一个老农一样,在田间地头忙碌着。
甚至,堂堂的礼部侍郎之子,竟然还像一个老农一样,亲自挑着粪桶,去五脏轮回之所挑大粪,亲自动手沤肥!
这一副败坏读书人兴致的事情,自然是让整个江南士人,对徐家很是排斥!
因此,虽然徐光启是正经的进士出身,又官运亨通,但是除了几个真心喜欢农桑的合群之人之外,整个江南,竟然没人上门拜访徐家!
哪怕是,得到了父亲的授意,没有跟随徐光启一起进京的徐骥,待在家中一边试验一边修改《农政全书》,这个侍郎之子返乡,竟然也只是在重大的假日里才能得到当地的官府宴请了,除此之外,整个江南士子就对他们无视了!
不!
不是无视,而是避之不及!
徐骥天天在田间地头泡着,这让周围的士子们总是一副掩鼻的样子,生怕徐骥身上的汗臭味污染了高贵的士人们!
因此,当敲门声响起的时候,徐骥以为又是周边的哪一位老农,前来请教新作物的种植过程中的疑难杂症了!
天启五年的时候,徐光启因为看不惯朝中争斗,于是不去上任,进而被弹劾,丢了官职。
徐光启带着家小返回了上海,在当地开始研究起了甘薯,也就是后世的红薯。
实际上红薯传入大明的时间很早,很早就在福建沿海地带种植了,可惜的是在江南这个地方,雨水充沛,而红薯若想甘甜,却是需要阳光的。
于是味道不好的红薯,自然是得不到推广。
徐光启从南京传教士处,听说了这件事,于是便开始试着种植起来。
经过好几次失败之后,徐光启终于摸到了红薯的种植规律,于是便在上海及周边推广起来。虽然江南的士人对徐家避之不及,但是徐光启身为礼部侍郎,在当地的话语还是很管用的,在徐家的努力下,红薯这一作物正式成为了上海周边的正式作物。
周围百姓对于红薯的种植虽然已经完全掌握了,但是这时候,徐家又在推行玉米的种植!
后世有个说法,康熙推广的红薯玉米,实际上早在崇祯上台,起复了徐光启之后,他便在全国推行红薯起来。
但是,玉米这个徐家新推广的作物,还是有着很多是注意事项的。
因此,这时候的徐骥,还以为又是哪一个老农过来请教了呢!
他招呼正在一边帮着刨红薯的儿子们道:“都小心一点,你们爷爷发现了红薯若是破了皮,就不容易保存了呢!”
说完,他招呼年纪尚幼的小儿子徐尔路:“幺子,你去开门,看看是谁来了?”
徐尔路早已累的不行,听到父亲的招呼,急忙站了起来,他锤了锤酸痛的腰背,这才走向了柴门。
“来了,来了,阿拉来了,侬别敲了!”
院门打开了,徐尔路楞了一下,怎么门外的是一个官员呢?
他极为失礼的瞅了瞅刘雄的官服,发现竟然是一个武官。
刘雄不为人注意的挑了挑眉角,拱手道:“敢问此地可是徐侍郎的门楣吗?”
徐尔路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失礼……
https://xianzhe.cc/book/8410/2108831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