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完私事以后,张田林才重新收回心思,开始打理公事。
其实剩下的局面一目了然,在大明的腹地,李自成根本不是孙传庭的对手。
历史中孙传庭的最后一战,也差一点把李自成的队伍给打散,可惜造化弄人,由于崇祯催得紧,加之天公不作美,导致道路泥泞、粮草运输队伍跟不上,才最终令孙传庭败北。不然谁胜谁负还是一笔未知数。
也就是说,李自成打不过孙传庭,而孙传庭搞不过崇祯,最后崇祯又弄不过李自成。
这是一个老鼠怕猫、猫怕大象、大象怕老鼠的命题。
现在好了,崇祯这只大白象变成了江小白,问题迎刃而解,孙传庭躲在潼关养精蓄锐,和躲进开封的左良玉所部相互照应,害得李自成迟迟不能北上。而在历史上多次假投降的张献忠也无可奈何,局势如此的不明朗,哪还敢亮出‘大西’的旗帜?再这么等下去,假投降都快变真投降了。
前几日李自成还派遣使者来数落他,问他到底是明廷的人,亦或仍是起义军。
张献忠本想阐明自己‘义’字当先的本质,可谁想北方传来消息,明廷居然把清国给打得‘一战回到解放前’。而且那支号称三月灭清的王牌部队克日即将班师回朝,不用说,下一个目标肯定就是起义军。
这件事害得张献忠几日来都没睡过一个安稳觉,皇帝梦真成了‘春秋大梦’,还是安安稳稳当个明廷的降将吧。
他这么告诫自己,可有一点还是搞错了。明廷的下一个目标并不是他们。
在跟杨嗣昌汇合后,张田林马不停蹄,果断出击西平堡,将正在围攻那里的清军打得七零八落。
而后他又在那里对不断壮大的军队进行了改编。末了,根本没有带着部队回京的意思,倒是跟市井流氓一样,打起了‘趁他病要他命’的算盘。
一个月后,他率领十五万大军,再度近逼盛京。
由于八旗之中,两支HUANG旗(上旗:被皇帝直接领导的旗)已遭到毁灭性打击,真正的大权无形中落到了多尔衮手中。
皇太极出事之后,根据刚形成的祖制,由六位亲王出面主事。
按位阶高低分,第一位是礼亲王代善,努尔哈赤的次子,论资历无出其右,但年事已高掌握的军队也在此前大战中损失过半。
第二位郑亲王济尔哈朗,努尔哈赤的侄子,本在两支‘上旗’做事,属于皇太极的嫡系,现在就一光杆司令。
第三位就是睿亲王多尔衮,正白旗旗主,此前的战斗中虽遭受损失,但实力尚存。
第四位肃亲王豪格,皇太极长子,功勋卓著,不管是立长还是立贤,似乎都跟他有缘。可惜在坐上皇位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比自己更牛逼的对手,注定没这命。
第五位豫亲王多铎,努尔哈赤第十五子,多尔衮同母弟。
第六位郡王阿济格,努尔哈赤第十二子,多尔衮同母兄。
从这份名单上来看,似乎已经没必要再做其它阐述了。历史中的多尔衮也曾面临这样的局面,只可惜当时两支‘上旗’的实力很强,只认血脉不认他。才最终导致多尔衮要扶福临(顺治)上位。
为什么是福临而不是豪格?这种问题问的毫无艺术性。用一位家长的眼光看:一个是距离‘更年期’仅一步之遥的‘孩子’;一个是尚未进入‘叛逆期’的‘孩子’,收养哪个以后会更亲近一些,或者说更容易掌控一些?
在很多方面,皇族考虑问题和普通老百姓是一模一样的。
不过大明劫副本不是历史,面对全新的局面,多尔衮还是做出了同样的选择。先立福临为太子,稳定政局。接着再拉拢全体吃完败仗的旗主们,集中兵力想顶住明军的临门一脚。
至于张田林这边倒是很文明,先派遣使者进入守备森严的盛京,进行了初步交涉。
而那些被精挑细选出来的使者,个顶个的有胆有识,主要有皇太极这件‘防弹衣’在,都变得有恃无恐。进入盛京地面后,更是摇身一变,连走路都带风,威风。
跟现实世界中搞拆迁的工作人员有得一拼。不仅行为举止像,连本质工作都差不多。他们所交涉的话题其实就是要向对方表明:你们现在待着的地方是大明的领土,而介于此前一直存在着——拖欠土地租赁费严重,时不时还对房东及其他住户拳脚相加等恶劣行径。现由拆迁办大队长张田林出面,希望能帮助各位挪个窝。
https://xianzhe.cc/book/793/165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