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几天,多尔衮的军队一直很忙碌。
他们一边忙着把引流的河道给重新填埋;一边又要疏通渠道,为西平堡泄洪。
都不是什么轻松的差事,前前后后加起来忙了近二十天。总算是把受降前的准备工作全部完成。毕竟清兵也不是蛙人,无法做到边游泳边受降。
苦差事办完,等到多尔衮穿戴整齐,率挑选过的精锐骑兵赶到城下时,却不见有人开门,倒是有人在城楼上急着开枪。
张田林的计划是这样的:既然皇太极能用书信大作文章,那么自己也可以。至少先用笔墨让对手把洪水给泻了,至于报答嘛,身上也没什么贵重的东西,只好把京城带来的‘土特产’也就是明军专用的鸟铳铅弹,送给对方。
一轮轮密集的枪声过后,城楼下的受降部队被搅得人仰马翻。多尔衮眼见势头不对,赶紧调头,逃命去了。
这件事情使得他十分气恼,难得信一回别人,却被欺骗了。他那并不纯洁的心灵受到了张田林无情的伤害,于是他再次命令士兵猛攻西平堡,但这座城池的防御工事修得四平八稳,加之明军以逸待劳、防守严密,一连打了一个月,都没有任何进展。
打不赢其实没什么要紧,关键是时间一拖,皇太极也知道了西平堡失守的事。好在这一回他并没有生气,阿济格跟萨哈廉都为此捡回一条命。
几天后从盛京下达的第一道命令到来,跟着一起来的还有一支特殊的部队。
为了打破僵局,皇太极决定使用他最后的秘密武器——大炮。
其实早在明初,大炮就已经广泛应用于战场。到了明清的攻防战时,两军也都曾使用这种武器,但总体而言,清军使用的频率要少得多,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清军以骑兵为主,讲究的是机动灵活。(抢完就跑)
这样的部队特征,决定了他们不愿意也不可能随时带着这些动辄几百公斤重的大家伙。但现在既然是在自己家里打攻城战,大炮就派得上用场了。
值得一提的是,清的打铁技术不行,造炮的能力可想而知。好不容易组建的炮兵营,里面的家伙大多都是以前明军留下的。
正当多尔衮准备好大炮和弹药准备炮轰西平堡时,城头上出现的一幕让他目瞪口呆,他立刻下令不许开炮,因为当他看到城头上张田林挂出来的那些东西时,他知道,打不打得下西平堡只是小事情,要是开炮把这些玩意打坏,那才真是大麻烦。
在这件事情上,张田林做得十分不厚道。虽说该战术不是他的首创,完全是从前辈们那里学来的。可其行为还是让人所不耻。
原来,等城中的洪水退了之后,那些用门板做的木筏也就没什么用了。张田林抱着‘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的觉悟,让士兵们连夜将木筏变废为宝,做成了上百块大牌子,上面工工整整地写了“清太祖努尔哈赤牌位”几个大字,挂在城墙的四周。
清人原本是不信这一套的,可努尔哈赤老兄为了一再证明他的成就乃上天赐予,整了一大套理论出来。连‘爱新觉罗’这个姓都是他想出来的,此前多尔衮和他八阿哥皇太极一样,连姓什么都很难说。
这回问题来了,清国的文武大臣们都信这一套了。你身为努尔哈赤亲儿子的多尔衮敢不信?用炮轰炸自己老爹的牌位就是大逆不道。很多不对付的势力,正等着他犯下大错,日后也有把柄好说事。
这么看起来,木牌子确实比防弹衣还顶用,多尔衮在城下气急败坏,破口大骂,但就是不敢动真格的,而这一切都早在张田林的预料之中。
整件事情奇怪就奇怪在这里,大家都知道这玩意(神位)是假的,可就是没人敢动手去砸了它。
城下的清军大炮齐备,只要命令开始攻击,西平堡的几扇大门随时可以撬开。
https://xianzhe.cc/book/793/165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