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 自然的重生or文明的修复?
常若敏是副院长,平时负责一摊子的行政事务,她怎么会没情商的随意评价。
当然蓟晓月教授说的也在理,他们这些德高望重的泰斗前辈,也不会众目之下偏祖某一个人,哪怕那是自己的学生。
所以常若敏想了想,干脆掏出了手机说道:「那个我把觉得不错的作品拍照了,领导你们自己看看?」
说完,常若敏打开手机相册,交给了担任评审主席的清华美院杨永善教授。
常若敏资历浅,不敢担责,杨老教授倒是坦坦荡荡的不怕什么。
他没有推的接过手机,说道:「这都三个多小时了,大部分孩子的作品基本定型,我们可以先来个初审,如果有意见不同的,事后再细细琢磨。」
包厢里,这一众老头老太都觉得这法子不错,甚至比往年更加公平。
如果一个三等奖学生的师长,愿意承认二等奖和一等奖的精妙之处,只能说明对方的水平确实高明。
「这次交流赛的含金量本来就很有分量。」
鲁美的桑烨桑老教授笑着说道:「现在这么一搞,还成了这几年里最公平也最有说服力的一届了。」
鲁美今年和湖美川美一样,纯粹是带过来见见世面的。
真正有能力挑战央美和国美地位的,可能还是广美、西美和天美。
接下来,他们纷纷戴上老花镜,仔细观摩着这些被挑选出来的作品。
常若敏拍了十张照片,其他的可能在她看来,大概率没有获奖的资格。
首当其冲的第一幅作品,画面中央一只金色的凤凰,从撕裂的焦土与灰中昂首腾空考生对色彩的运用非常熟练,凤凰的形体在熔金般火焰中挣扎,喙部张开,好似发出无声的嘶鸣,橙红的羽翼长长舒展,边角还带着燃烧的碎屑。
给人一种涅重生后,形态磅礴的耀眼瞬间。
常若敏拍照的时候,倒是刻意避开了考生背影,不过这就像是一篇文章,那些朝夕相处的老师依然能从蛛丝马迹中看出端倪。
就像关老教授,她一眼看出来这不是弦妹儿的风格。
央美院长范迪却认出来了,这应该是自己学校的纪屿南作品。
「虽然我刚才说,画大鸟的落入俗套。」
天津美院的李鹤翼教授端详片刻,「喷喷」嘴的说道:「但是如果能把色彩运用的如此细腻,俗套也能化成神奇,构图和色彩方面已经接近职业画家的水准了。」
老头老太们都深以为然。
川美的夏培耀教授无不遗憾的说道:「这要是我们川美的娃儿画的,我怕是高兴得巴掌都要拍红喽!」
但是大家没有进行评奖,这是清华美院杨善长的工作。
老杨微微一笑,他也觉得水平不错,但他相信这不是一等奖的水准。
二三等奖的话,反而不着急排序。
第二幅作品是一位满身尘灰的消防员半跪于地,背景是倒塌的房屋和未散的烟尘。
一个孩子站在消防员的身侧,孩子衣衫破损、脸颊污浊,手中却紧紧着一面虽皱却鲜艳的红旗。
废墟之上,旗帜未倒,而且孩子还是祖国的未来,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涅。
西安美院的蓟晓月教授认出来了,这是自家的学生,而且从立意还有精神上,明显比上一幅《凤凰》要更好。
但是,蓟教授又叹了口气。
相比较《凤凰》,自家学生的作品,从线条到色彩的大基本功,好像又差那么一点。
「不知道能不能保三抢二争一了。」
蓟晓月默默的想着。
第三幅作品也是和《消防救援》差不多的立意,但是大基本功要更加出色。
国美的许平江院长认出来,这是自己学生高青旋的作品。
虽然倒塌的房屋、救援的场面、重生的笑脸——看多了有些流于表面,缺乏那种直击人心的力量。
但是目前的三幅作品,无疑是青旋排名第一!
许院长面露一丝欣慰之色,其实按照往年的标准,青旋一等奖都差不多稳了。
只是今年真不好说啊。
第四幅作品,它是关于陶瓷国宝的修复,寓意在「生命总是在伤痕处涅和绽放」。
但是和前面三幅比起来,不管是深度还是大基本功,明显都要差了一截。
川美的夏老头突然嘀咕一句:「这瓜娃子,回去要狠狠操练一哈!」
大家忍俊不禁,这应该是川美的哪个倒霉蛋。
其实水平也不错,奈何太多的珠玉在前。
可是,等到第五幅作品出来,包厢里所有的笑脸,突然全部收敛起。
在断裂的水泥钢筋之间,碎砾尚未落定,悲怆弥漫在空气之中。
一抹天光从残破的间隙中悄然洒落,不偏不倚,那里竟有一点极细微的绿意,坚强的探出头。
没有凤凰,没有火焰,这株翠绿的嫩芽生于废墟之中,仿佛道尽了自然生命的伟大涅繁:
生命自会寻路,希望在死寂处发声。
这明显比刚才所有的作品,立意更高一层,最难得的是,考生的大基本功非常夸张。
先用工笔技法勾勒嫩芽的每一条纹理,再用淡墨渲染出,光线透过嫩叶的透明感。
「感觉都可以拿去展览或者卖钱了。」
https://xianzhe.cc/book/77966/31175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