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 20岁?那1965年就……”徐庆算着,“年龄相符,陈队!中了!”
我从他手里抢过回张照片——两姐妹的合照。
看她们的表情,都不是太自然,但也不至于有什么负面情绪。
这是什么时候拍的?
看样子应该是,十五年以上的样子了,照我的经验,那两人的模样顶多20出头。
换句话说,在胡三梅犯下杀人案没多久,就找到了自己的亲姐妹李玲。
然后发生了什么?
这是一个问题。
“叶勇辉,李玲,胡三梅,叶培培,张大力。”
徐庆像唱评书一样念着,脚打着节拍,在通宵后显然有点抽风了,“都死了都死了,都死了都死了,旧案怎么破?”
我气不打一处来,喝了一声,徐庆立刻不说了。
不过他说得倒也没错,这一连串的案子,所有重要人物都已经死了,这也是压力和难度所在。
截至此,我们已知的事实不少,也不多。
C市的逃犯胡三梅,是李玲的双胞胎姐妹,她才刚出生就被卖给了胡家。
两姐妹在20几岁的时候团聚了,然后就是一段未知的空白。
我们不知道这期间发生了什么事,导致1998年的李玲之死,和女儿叶培培坠崖的惨剧。
事情发生后,胡三梅开始代替李玲生活,直到今年,她留下一张“女儿我对不起你”的字条,莫名地自焚身亡。
还有李玲的丈夫叶勇辉,在1998年的事情发生后,用50万“买”了一个不在场证明,受贿的张大力队长,也是关键人物。
事实证明,他知道的远比我们想象得多。
我们专案组就目前的形式开了一个会,会议趋向于一个结论。
我们之前所有的调查似乎都是在搜集周边的拼图,几乎忘记了立案的初衷——叶培培坠崖案,及其背后的真相。
要让拼图更加完整,深入女孩叶培培的过去,或许是一个必要的选择。
是,必要的选择,同样也是窥探深渊的选择。
就这样,我们去了叶培培曾经的小学。
“叶培培?”这位50多岁的班主任想了一会儿,“就是1998年那个女孩吗?”
“是的。”
徐庆看着资料,提醒她,“意外发生那年,叶培培念三年级。班主任是你,杨老师。”
杨老师想起来了,不过也并没有什么实质的效果。
她这辈子带过成百上千名学生,而叶培培偏偏又属于那种最默默无闻的女同学,因身材瘦小而坐在第一排,很少发言,很少参加活动,也很少惹事。
不过不能否认是一个很乖的孩子。
“要不是那副眼镜,我现在可记不得那孩子具体的样子。”
“眼镜?”
“那孩子弱视,听她妈妈说,眼睛天生就有些看不清楚。”
这倒是新鲜信息,不管是1998年,还是如今的调查,我还是第一次听到有关叶培培视力不好的事实。
坠崖的那一夜,尸体上并没有眼镜,多半是在骑车“逃命”的时候摔掉了。
“还有吗?”我问。
对方顿了好久。
“她作文写得不错。”杨老师最后来了这么一句,“写得很自然,不算老练,但是那种孩子的自然。”
“是吗?”我有的没的应和,心里想估计是没戏了。
“她写过一篇很‘另类’的作文。”杨老师想起来似地笑,“还刊登上作文报了呢。”
https://xianzhe.cc/book/7751/1984209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