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少接话又说:“这就是第二个难题一一这里的土不是原生土。应当是潮水或山洪挟带来的,淤积在了这里。我们挖掘了一下,五十公分以下是和大山连成一体的石头。”
宋迁挠挠头,没说话。
这时小卢忽然接了一句话:“一般有地宫上面都有佛塔。这塔哪去了,就算是塌了、倒了,也得有个废墟吧?晚饭前我仔细找了一下,砖石瓦块啥也没见着,咱是不是没找对地方?”
殃人说话了:“错是错不了,方圆一千里,哪还有这眼好风水。”
殃人讲完了,眼睛一直往周水这也瞄,似乎是在等周水说话。周水也不好再打哑谜,一千万工钱,不是个小数。况且周水和小卢承诺过,只要殃人不毁佛灭法,杀生害命,一千万周水绝不白拿。
周水索性干干脆脆的说道:“我这样看,这塔以前一定有过。应该是座木塔,倒塌以后被山洪冲入了峡谷。”
大家点点头,有点恍然大悟的样子。周水又说:“景观变化也很好解释。这地宫里供奉着佛陀舍利,周边景观一定舍利的加持之下,向吉地转化。我仔细看过地脉了,单就这里的风水局来讲,已经好过满清皇家的两个陵园。可这么好的风水格局,地理志并末记载,也未见哪本野史杂谈有过描述。”
周水话音未落,如玉抢着接话了。只见她撇撇嘴,说道:“看来我们周先生博览古今全书哇?嘁,没准山海经里就有记载,山海经你读了几本?”
周水也有点不好意思了,忙说:“如果这块吉地如果有史料记载的话,天下的堪舆之士每年不来一千也得来八百,那样的话,这里除了坟头,也就没别的了。”
殃人点点头,若有所思的说道:“嗯,接着说。”
白少给周水倒了杯水,递给周水。周水一笑,接着又说:“我看,这山形的变化是个质变。它和舍利的发愿是一个联动的过程一一山形必须要跟着舍利的功用变动。我打个比方,比如说,我们要建了个镇压海眼的舍利塔,想用舍利来制衡海潮,那么这一块的海岸一定会随着舍利的发愿向上抬升,直到能阻隔海水。”
见大家没有不同的意见,周水又接着说:“看来最近这几十年变化最为明显。我个人认为,有可能是舍利所制衡的事物有所改变。靶子变了,从而导致舍利的“有为法”发生了方向性变化,其结果是,地面的附属景观又有了新的调整。”
周水喝口水,又似自言自语道:“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一眼沧海,一眼桑田,好一幅短暂的风景。”
宋迁讪讪的问道:“真能移山填海?好像伙。一颗舍利子就能摄授山河,有哪么玄乎?”
小卢接过话头,问周水:“这有理路可循吗?咱们能不能借助变化的规律,推算出地宫的准确位置?”
这句话才是问题的题眼,众人都把目光定格在周水脸上。
>/> >/> ,
https://xianzhe.cc/book/72833/28320738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