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与钢的区别就在于含碳量。
含碳少了,在百分之零点六以下,就是熟铁,含碳量如果超过百分之二,就又成了生铁,钢材的含碳量就在百分之零点六到百分之二之间。所谓的搅钢法就是将生铁和熟铁原料按照一定的比例码进炼钢炉内,使之内部的碳含量在铁水中混合均匀,然后得到合适比例的钢水。
所以炼钢是一种特别精细的操作,原料的品质和配比相当的重要。
弹簧钢实际上是一种低碳钢,当然,如果其中再能够添加一些微量的硅、锰元素就更好了。对于这种合金的弹簧钢,李继岌暂时是不抱任何的期望。
能够很意外地炼出一炉弹簧钢已经是让他喜出望外了。
用后世的眼光来看,一处简陋的冶铁工坊已经初步成型。沿着大川河的两侧建起了两排土坯房,当成了住宿的地方,工坊则建在四条干渠之上。大川河的这处小水库的蓄水量就那么多,四条渠道已经是极限。
在堤坝的两侧,各建起了一座高两丈多的炼铁竖炉,唯有红砖的烟筒只砌了十多丈高,远没有达到李继岌原来心里所期望的高度。
土高炉的制式都差不多,底部直径大约丈许,用来堆积引火的木材和焦炭,中部堆积矿石的部位略粗一些,内径约有一丈五左右,上部收口,看上去像是一座大号的坛子。李继岌唯一知道的,是为这两座土高炉连接上两座高大的烟筒,这让可以使得高炉内在炼铁时抽风更为顺畅一些。
有了弹簧钢,王茂臣亲自动手,带着人在铁匠工坊里忙活了两天,才打造出两具李继岌所要求的那种钢弩。弩这东西,动力强劲,穿透力也很强。它由于只能进行直射,射程只能在八十步以内,攻击距离和射速相对于弓而言,却又是远远不及。
弩这东西制造技术已经很成熟了,李继岌为它所作的改变就是握把不再是一根笔直的方木,而是制作成了后世枪托的形状。这种形状更符合人体力学,使得在持弩瞄准射击的时候更为稳定一些。
只不过,铁弩的外形带大,平常的时候携带起来很不方便。
夏冀奇告诉他,对于骑手来说,用弓要比用弩方便得多。而且在晋阳,一把好的铁胎弓能够卖到十多贯一把。
李继岌认为他说得很有道理,就听从了他的建议,在把剩余的弹簧钢运回唐明庄园后,让匠人们用这批弹簧钢来制作骑弓。
这主要是看在孔方兄的面子上。
弓的制作很复杂,主要是制作弓身的干材定形不易。
与南方人多用竹作弓胎不同,北方人多用硬杂木作为弓身的主体材料。
华国古代的反曲弓制作工艺十分复杂,是由多种材料粘合而成的一种复合弓,主要用到的材料为干、角、筋、丝、胶、漆这六种,合称为“六材”。
干,就是制作弓胎的主体材料,一般来说,弓身的干材好坏标准是拓木为上、意木、柞木为次等,竹为下。但是适合制作弓身,弹性韧性极佳的硬杂木十分难得,通常时候都是采用楠竹、紫竹来作为胎体的主材。
用硬杂木制作弓身,光是蒸煮、阴干等定形处理,就需要耗费好几个月的时间,如果是使用弹簧钢,就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而且钢材的强度和韧性是远远要优于木材的,古代所谓的铁胎弓显得贵重,主要是因为弹簧钢十分难得。
https://xianzhe.cc/book/7227/1882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