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想越气的朱元璋当即召茹太素入殿,狠狠地痛打了一顿,而后申斥群臣,日后上奏直接说事,别叨叨叨几万字没用的废话。
有意思的是,茹太素虽然被痛打了一顿,但这片奏疏最后那几百字的建议,朱元璋认为很有道理,于是便将其采纳用之。
其次,寻常奏疏还有一个缺陷,那便是易于泄露机密。
因为寻常奏疏需要多次转手,才会上达中枢,因此在这个过程之中,极易发生匿而不呈的事情。
为应对这种情况,洪武十六年,朱元璋下诏:凡言事者,实封直达御前。其中所说实封,便是这密疏。
密疏直达御前,且只能由皇帝拆封,这保密性大幅度提高。正因如此,才有“奸臣有事即露,无幸免者。”
不过一般而言,密疏会经由通政司转呈,詹徽为督察院左都御史,手里多出一封密疏,倒让人捉摸不透。
太监黄狗儿踏着小碎步将密疏呈了上来,刚要交给朱元璋,就见他手指向朱棣,当即明白,转呈给太子朱棣。
拿到密疏的朱棣当即明白过来,老爹是要把这件事情交给他来处置,便道:“詹大人连番劳顿,何罪之有。”
“微臣谢殿下宽宏,谢陛下圣恩。”
刺啦的声音响起,朱棣拆开密疏上的封条,随后打开密疏,细细浏览。
看完之后,朱棣面色不变,只是转身面朝朱元璋,道:“此事干系甚大,儿臣不敢处理,请父皇陛下圣裁。”
此言一出,群臣悬着的心猛地往上一提,险些就出了胸腔落在外头。
连太子殿下都言明干系甚大,那这一道密疏之中的事情到底有多恐怖?
回想起之前的胡惟庸案和郭恒案,群臣心头拔凉,只感觉半截身子都入了土。
近乎是所有臣子,喉头滚动,只觉得头皮发麻,浑身刺痛,仿佛有千万只蚂蚁在那里啃咬,额头上大滴大滴的汗珠不断沁出。
没办法,他们太了解上位了,一旦此事真的牵连甚广,那么上位可不会在乎什么法不责众。
屠刀竖起来,那可是人头滚滚的结局,到时候说不定满朝文武,得有一半魂归天外。
即便是那些素来清廉刚直,绝没有错误的臣子,此刻也感觉到紧张不已,上位杀人,历来狠辣,胡惟庸案和郭恒案中,冤杀错杀的人难道还少吗?
朝堂一时压抑,有心志不坚定者,惊恐交加之下,一头栽倒在地,发出“砰”的一声闷响。
似乎是起了连锁反应,一时间不少人昏厥过去,朱棣见状,微皱眉头,道:“来人,将身体不适的臣工带至别殿休息。”
此刻,他也有些紧张,甚至嗅到了血腥的气味,若是这密疏之中所言属实,那可真就遭了。
继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恒案之后,很可能第四件株连甚广的大案就要发生。
正因如此,他才不敢妄下结论,只得将此事交给老爹预览,这件事情,也只有老爹能够处理。
……
https://xianzhe.cc/book/71524/27029343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