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正有此意,此类文章,理应让天下百姓共阅之!不过……不过此事还需征得苏明允的同意。”</P>
欧阳修说完后,又笑道:“他一定会同意的,由你我二人共同作序,为其雕印成书,此书必定大卖!”</P>
“欧阳学士可知他现在下榻何处?”</P>
“马行街,和乐楼。”</P>
“那我们下午便去寻他如何?”苏良对苏洵好奇,对他的两个儿子更是好奇。</P>
“行。”欧阳修点了点头。</P>
……</P>
午后。</P>
欧阳修与苏良身穿便装,来到了马行街,和乐楼。</P>
二人刚进门。</P>
便看到抱着一摞书正准备上楼的苏洵。</P>
“明允贤弟!”欧阳修笑着喊道。</P>
苏洵回头一看,不由得大惊,连忙道:“欧阳公!”</P>
欧阳修笑着道:“此处人多,咱屋内叙话!”</P>
欧阳修与苏良在汴京城都是名人,极易引起百姓围观。</P>
苏洵点了点头,将二人请进了房间。</P>
苏洵连忙为二人倒水,然后客气地问道:“欧阳公,这位是?”</P>
苏良笑着介绍道:“姓苏名良,我与明允兄同姓,你唤我一声景明即可。”</P>
“景明?苏景明?御史苏景明?”苏洵一下子反应过来。</P>
“鄙人见过苏官人!”</P>
当下,苏良比欧阳修都要有名气。</P>
且很多人都认为大宋未来的首相必然是他。</P>
“明允兄,无须客气,这又不是衙门。”苏良与欧阳修当即坐了下来。</P>
苏洵一脸激动。</P>
他来汴京城,本只是想以文章投石问路,拜谒一番欧阳修。</P>
哪曾想不但得到了欧阳修的褒奖,还见到了传说中的苏景明。</P>
在他家中,欧阳修的文章没有几篇,但苏良的文章却是篇篇俱在。</P>
随即,欧阳修开口道:“明允,我与景明都觉得你的文章甚好,与当下新法策略的方向也较为契合,决定各自为你这些文章作序,然后雕印出书,你看可行不?成本费用,你无须担心,由我们为你找的雕印书坊负责,所得盈余,你与雕印书坊商量分成即可,我二人不参与。”</P>
听到此话,苏洵一下子傻眼了。</P>
这简直就是天下掉馅饼了!</P>
当朝文宗欧阳修,最有前途的台谏官苏良,为其亲自作序。</P>
这番宣扬,他不想名满天下都难。</P>
当下,雕印一本书籍其实还是挺耗钱的。</P>
印的少,费刻版,印的多,若卖不出去,也只能放在家中生虫,不如不印制。</P>
这些年,苏洵应试未举,一直闷在家里做学问,教儿子读书。</P>
若不是娶了一位好媳妇,家中有些闲钱,他根本没有功夫写这些文章。</P>
“好,好,我……我没问题。”苏洵非常激动地说道。</P>
就在这时。</P>
房门突然被推开,两名清瘦俊俏的少年走了进来。</P>
大者约十三四岁,嘴里塞着一个包子,两只手还各拿一个包子。</P>
另外一个,年约十一二岁,手里拿着一串糖葫芦,吃得正美。</P>
苏良一眼便看出,这定然就是苏轼苏辙兄弟了。</P>
“父亲,咱们……”</P>
年长的苏轼刚开口说话,一看有人在,立即缄口,然后微微躬身,表示道歉。</P>
此外,他还用手按了按小苏辙的脑袋。</P>
后者也连忙学着苏轼的模样,躬身低头。</P>
苏洵瞪了一眼两个冒冒失失的儿子,朝着苏良与欧阳修解释道:“二位官人,此乃鄙人的两个犬子,苏轼和苏辙,初来汴京,有些任性,不知规矩,让二位见笑了!”</P>
随即,他斥责道:“还不快放下吃食,来见过二位官人。”</P>
苏轼和苏辙连忙将手中的吃食放到一旁。</P>
“这位是欧阳学士。”</P>
“拜见欧阳学士!”苏轼苏辙兄弟有模有样的拱手行礼。</P>
“这位是苏良苏御史!”</P>
“拜见……”</P>
小苏辙突然仰起头,看向苏良,一脸认真地问道:“你……你是苏……苏景明苏御史吗?”</P>
苏良笑着点了点头。</P>
“你……你的文章太长太难背了,我和哥哥都背不下来,你以后……能不能少写……”</P>
一旁的苏轼,连忙捂住了苏辙的嘴。</P>
苏洵有些尴尬地说道:“苏御史,您见谅,我甚是欣赏您的文章,便让犬子全都背了下来。二人……二人偷懒,在这里胡说,你切莫放在心上。”</P>
“哈哈……童言无忌,童言无忌嘛,我的一些文章确实有些长了,以后我尽量写短一些。”</P>
苏良一脸笑容,心中感叹道:真是因果循环啊!</P>
</P>
<b><\/b>
https://xianzhe.cc/book/71519/27214178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