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仙者小说网 > 靖明 > 第104章、既赢了又输了,浑身难受!(为盟主SP宝儿姐加更2/2)

第104章、既赢了又输了,浑身难受!(为盟主SP宝儿姐加更2/2)

很多字朱厚熜听得懂,但连在一起就不懂了。

做个“学问精深”的皇帝的野心正在摇晃:太难了。

但朱厚熜还真的进入了学习状态,勉强跟随着,研究他们的思维。

暂时听不懂的,回去之后严嵩刘龙可以再帮他复盘、细讲。

理学也好心学也好,它们实际上确实是这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在哲学思想领域的认识。

在内里,它反映着这个时代人的三观。在外表,他也与官学、统治工具密切关联,是阶层流动的重要通道。

杨廷和几乎是一开始反驳就火力全开,抓住心学更依赖个人天赋和当前境界的短板穷追猛打。

说到底就是怎么治国的难题:兼而行之,有些人水平不够就先去做,做了之后你就能保证他们会反思进步?没有个统一标准告诉天下人怎么做,那么非礼的、犯法的,还不天下大乱?

对杨廷和的一番长篇大论,王守仁仍旧只是保持了放松的姿态微笑说道:“礼法自不可动,天理昭昭,心虽既理,亦须渐致良知。诸圣先贤教化天下,礼法谁人不知?致良知之法,乃是自不逾矩而始,至明道成圣而终。予言可兼行,乃于克己更进一步,循序渐进自己身良知而守礼、明理。若只知克己、灭人欲,不得致知之法,岂非固守原地,天下士人、百姓尽皆浑浑噩噩、不图精进?”

刻意对心学了解更多一点的朱厚熜听懂了:你理学只求下限,天下人守规矩别捣乱,但这样一来不就会越来越死气沉沉,毫无生机?我说可以兼行,就是你管下限,我来尝试拔高上限。

这杨廷和如何能忍:现在争的就是那些上限的问题!

谁决定了大明的上限?士人啊!哦陛下你先把刀放下,你尊儒,你也是自己人。

继续……你心学来负责拔高上限的部分,就是让让士人舍弃泛观博览这条更稳妥但更难的道路,选择你“我心即理”、“有知即行”、“行后渐成”的捷径路子,放任自己可能不正确的“知”?

良知哪有那么好致?看人的!

但好借口啊!捷径嘛,谁不愿走?

你的队伍越来越大,将来是不是就把负责下限的天理标准、教化众生的礼法改一改?

他立刻继续反驳:“天下百姓能循礼法各齐其家,则治国平天下皆有德才者为己任。士农工商各处其位,文武百官各司其职,圣天子统御四海,次谓之天下太平。寒窗苦读明致知之难,取其英才而用之;为官处事知人欲之危,选其德者而拔擢之。如此众正盈朝,方能诚意致知,守土安民,渐开大同盛世。非不图精进,乃大道徐行。纵如操练有素之精兵,军行百里而争利者蹶上将军,五十里而争利者军半至,可见急行之险。治大国如烹小鲜,伯安不可不知也!”

说到底一个字:稳!

而你那方法不稳。

我们现在这一套,不求百姓发挥巨大作用,别添乱就好。发展国家、拔高上限的事情士人来做。而且负责治国平天下的文武百官,那也不是胡乱来的,要先经过科举层层关卡看他的才华,又经过官场层层品级提拔德行好的。

才能德行都兼顾了,这样朝堂上就都是“心正”的官员。只有这些人,才有致知明道的希望。

你光叫嚣着致良知就可人人成圣管什么用?管理和选拔体系呢?

朱厚熜目瞪口呆:脸皮真厚啊!刑部大堂里“水至清则无鱼”的言论呢?现在朝堂上的文臣都是你说的这种方法提拔上来的吧,众正盈朝?

他隐隐觉得杨廷和这番话给他甩了一口锅:制度是好的,现在就是皇帝表面上遵循礼法制度,但实际上乱来,这才导致了朝廷“奸佞”难绝,百般掣肘。

王守仁面对杨廷和的这一通反驳,只是摇了摇头:“予自知稳妥之重。致良知之法,于百姓是教化,于士子是志向,于百官方为致知之方法。以百官之德才,自可明辨格物致知与致良知之优劣。予之所倡,乃是泛观博览之外亦须肯行、敢行、行而后自省,知行合一。知而不敢行,以为非良知,不可也;行而不日进,以道阻且长便懈怠,亦不可也。心学理学殊途同归,皆欲明天理而致知。其他不论,致良知之法且为臂助,阁老百官之首,亦愿百官日进日新、学问渐精、贤而希圣否?”

杨廷和张了张嘴,却一时没想好这一点怎么反驳。

他为什么把自己的地位摆得这么低,说致良知之法只是一个臂助?

这方法我不是让老百姓和没出仕的普通人去乱用的,就是让你已经选拔出来的德才兼备、心正之官去用的。

你作为百官之首,不会拒绝这些“贤者”往“圣贤”的道路上走得稍微快一点吧?不希望他们有时候拿“未致知”当借口怠政推脱不敢做事吧?

有大志向的皇帝还在这看着呢。

我就是提供每天更进一小步的一个小技巧而已,不是要掀翻你们理学的堂堂大道。

别说什么精兵日行五十里都要掉队一半了。

咱先比一个都不掉队的速度快上微微那么一瞬行不行?

杨廷和眼角的余光瞥到了皇帝嘴角的笑意,这时候终于明白了王守仁的策略。

面对本就是正统的理学,面对杨廷和,他不输就是赢。

哪怕被杨廷和辩得为难了,摆出边缘末学的可怜姿态,举出自己的一个小小优点,弱弱地伸出来试探一下也算赢。

怪不得他始终不争心到底就是不是理,只谈他这个致良知的小方法,而且把适用范围完全局限于理学的框架内。

就一个小技巧,试试呗?没有额外成本。

这也是他王守仁和心学的日进日新:影响力每天大一点点就行。

这就是知行合一吗?

朱厚熜觉得可以了,王守仁竟是扮猪不吃虎。人畜无害地在这溜达一圈,但确实只用活下来就算成功。

“听二位先生一辩,胜读十年书。看来,致良知之法也确实不无可取之处,于学问有裨益之效。二位先生受累了,请吃酒。”

皇帝的声音传出,代表着辩论结束,皇帝已经不对那个问题“感到疑惑”了。

身为展书官的杨慎一边行礼,一边带着不甘看父亲一起退回侧面。

为什么不继续反驳下去?

这王守仁对心学的根本问题避而不驳,正是败象啊!

他觉得哪怕是自己上,也有很多种说法能驳倒王守仁。

但他不懂,杨廷和已经无法开口。

这又不是搏命,这只是学术交流。

哪怕朱熹在时,也不能说心学全无可取之处。

人家已经认怂了啊。

难道咬他?

但这场辩经,杨廷和又像上次一样,既赢了又输了。

皇帝哪怕只学了心学的一个小技巧,那也是心学的。

那些“希贤希圣”的士人、百官,虽然不致于放弃理学,但听了今日之辩后会不会也试试致良知之法看看呢?

王守仁在这里丢了颗种子,就满足又潇洒地走了。

可杨廷和浑身难受!

他为什么不反驳不挣扎,不想得到更多?

杨廷和这才想起来:王守仁连平定宸濠之乱的功劳都不想要!

5000字大章,今天1.28万字,难懂的辩经写完,不是撕破脸的碾压哦,因为这本身只是一场“和和气气学术思想交流局”,就像朱陆辩完仍是“好朋友”。另:已经过万均,虽然徽章还要等20万V字,但是欠更+10=28

https://xianzhe.cc/book/71242/26950011_2.html

本站地址:xianzhe.cc
最新小说: 穿越朱元璋:朱棣,你来当太子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大秦:我们刚穿越,你在罗马称帝 从抽卡开始做皇帝 兰芳 皇帝群吹逼的我,成了课本神秘人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 大唐:质子十年,率百万大军归来 大明,本来想摆烂,结果系统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