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咚!”每一次少年跃起后沉重的落地都会发出咚咚的撞击声,演武场上那些少年不论年龄大小偶尔投过来的眼神总是带着一丝敬畏和复杂。然后这些少年会默默地继续做自己的修炼项目。
“咚!”终于这个少年停下了蛙跳,提着石锁放回了演武场侧面的器材武库中,这个器材武库是去年李承乾从林儒法那里申请来的,里面有各种辅助训练器材,而且制式标准都是按照巡山队训练标准定制的,这些器材对于普通孩子来说可能太过严苛,但是对于易惜风来说,却正好增强了训练效果。而这名借助石锁修炼跃之训练的少年就是易惜风。
经过三年的苦修,易惜风变化很大,首先身高就已经有一米四五左右,对于八岁的易惜风,这种身高在同龄人中已经不算矮小。而他的身体也比以前结实很多,虽然身形依然并不健硕,但通过湿透的汗衫可以看到他身上棱角分明的肌肉,也让人明白这个看似腼腆的白净少年,其实蕴含着强悍的力量。
易惜风将石锁放下,换上一件铁索马甲,这件铁索马甲倒是极为贴身,背部和前胸分别有四个口袋,两边肋下也各有两个口袋,这十二个口袋皆是由铁索编织而成,底托与马甲炼成一体,说是口袋不如说是卡槽。易惜风从胸前摸出一把钥匙,这把钥匙是李承乾给他的,他一直挂在脖子上,之前贴身藏在汗衫里,他用钥匙打开武库后一扇厚实的铁门,从铁门后分别小心翼翼地拿出六枚如小指头粗细的小铁块。易惜风将这六枚小铁块放入铁索马甲的卡槽中,胸前、背后各两枚,左右肋下各一枚。然后锁好铁门,转身离开了武库,这一切进行的如此有条不紊,可见这并不是易惜风第一次来到武库中穿戴马甲,只是若让其他人来这武库看看就会震惊的发现,易惜风穿戴好马甲,装上铁块后离开时留下的脚印要比来时留下的脚印深一指!
易惜风穿戴的这身铁索马甲,是他自己设计的,然后跟林儒法交流了半天专门为自己定做的,起初林儒法以为易惜风想做一件锁子甲,后来得知易惜风想要做什么之后,林儒法也是颇为惊奇。当林儒法用了十天时间帮他做出这件铁索马甲之后,易惜风提出想要几块“三千铁”。这个要求确实是让林儒法为难了很久,“三千铁”是一种极为稀有的炼兵材料,这种铁硬度不大,却极其沉重,一块头颅大小的三千铁就能重达三千斤!这也是三千铁名字的由来。而许多神兵利器在冶炼之时,都需要加入三千铁以增加其重量,比如三年前那次炼造神兵“青火刀”就是加入了拳头大小的三千铁,才让那柄刀重达三百多斤。这也是为何当时林烽火想摸摸那柄刀,林儒法却告诉他拿不动,最后林儒法抱着青火刀让林烽火摸了摸。
易惜风这次要三千铁,虽然也不多,大约两个拳头大小的量,但是毕竟也是能做一两把神兵的顶级炼兵材料,林儒法多少也有点心疼。易惜风当然明白林儒法所想,毕竟只是为了做负重练习就浪费如此珍贵的材料,换了自己未必肯答应。所以他告诉林儒法,这十二根三千铁是他从林儒法手中买的,就按落叶城拍卖场的价格算。至于将其锻成十二根铁块后,易惜风也答应林儒法会妥善保管,以后若有机会,会请林儒法将其炼入兵器之中。
有了这一番承诺,林儒法自然颇为高兴,况且易惜风这小子虽然年龄尚小,却颇为懂事,隔三差五就会送清心酒来孝敬自己,虽然他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林儒法却将这个从小就在自己家中长大的孩子看做晚辈。钱的事,林儒法没有收,只是叮嘱易惜风妥善保管好这些三千铁就好。易惜风也明白林儒法的心意,自然颇为感动,便在武库中修了那个大铁门,仿照前世银行金库的样式将这三千铁放入其中。
若细算下来,演武场边上这间武库应该算是易惜风的私人武库,自去年易惜风发现日常的训练对自己的效果已经明显下降后,便将这种情况跟李承乾和李承涛说了。作为演武场总教头的李承乾自然二话没说就特批了演武场西面这块地给易惜风做武库使用,只是出于村中三老会的决议,演武场无法成为私有土地,所以这个武库从名义上是公有的,易惜风只需要共享那十几个石锁给这些少年使用就可以了,至于其他的李承乾自然会帮他摆平。李承涛则更加直接,作为巡山队的队长,李承涛在村子中的权利要比李承乾大的多,虽然明面上李承涛与易惜风是卖酒的合作伙伴,但是李承涛确是十分喜爱这个努力且又抗揍的小家伙。所以武库中一水儿的巡山队训练器材,自然不在话下。
易惜风穿着铁索马甲从武库中走出,便向王郎中的药馆走去,并没有继续站之训练的修炼项目。这三年充实的修炼生活,一次次受伤,一次次被李承乾、李承涛暴打,不仅让易惜风提升了战斗能力和抗击打能力,同时也让易惜风能够细微的感知自己身体的一丝丝变化。从七岁那年开始,易惜风就已经放弃了村中“习艺”的正常练习项目,而是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了符合自己的修炼科目。现在的他同样参加上午的跑步及跳跃修炼项目,当然肯定是在修炼器材的辅助下完成,然后他会去落叶森林中提前进行“炼艺”的修炼项目。八岁的易惜风“炼艺”的内容也与之前不同,他从李承乾那里每周领取不同的猎取任务,然后用一周的时间完成指定猎物的猎取数量。
“教头,这是上周布置的猎取任务!”说着,易惜风将三只落叶狼的尸体丢在了李承乾的身前。
https://xianzhe.cc/book/70313/26477411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