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兵聚将,是检验一个军队是否合格最直接的手段。明代初期军法严酷,有聚将三通鼓不到斩首的军法。但是明代末期朝廷**军法废弛,这种军法形同虚设,除了边军中还保留这种军法外,内地的部队早已经放弃这种军法多年。
第一任大校场提督是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当年他定下的规矩是每五日一聚将,十日一会操,但是到崇祯年间这项规定已经停止了上百年。上一任提督刘肇基也只是走个形式,每半个月和手下的总兵、参将们见见面,大家喝喝酒聊聊天,意思一下而已。
现在朱同听新任提督马铖要聚将,赶紧在边上低声提醒道:“军门大人,咱们已经一百多年没聚将了,手下很多兄弟都在城里居住,这一时半刻怕是来不及啊!”
刚才马铖给人的印象很和善,所以朱同才敢大着胆子说这话,但是没想到马铖一转脸沉声说道:“怎么?当年文正公定下的规矩被废止了吗?有兵部的行文或者陛下的圣旨吗?”
马铖这么说纯粹是没事找事,兵部那里能下这种行文,朱同听马铖这么说赶紧解释:“军门大人,上任提督刘大人。。。”朱同的意思是说人家刘肇基都没搞过聚将,你马铖逞什么能。
马铖没等朱同说完,打断他说道:“我不管,现在老子是提督,老子说要聚将,朱同你不同意吗?”
朱同听马铖这么说那敢反对,马铖可是钦命提督,在军中不遵将令可够砍头的,朱同没办法只好组织手下提督镇标准备聚将。
提督在明代军队中已经是最高的武将了,军中用来通信的大鼓一共八面,仅次于亲王出征的十面。这八面大鼓都是用整张生牛皮蒙制,每面鼓要六个鼓手才能敲响,震天的鼓声可以传到五里开外。
这几面大鼓还是成化年间制成,估计近一百年根本没用过,上面落满了灰尘。看到这样子朱同赶紧命人取来抹布将鼓面上的灰尘擦掉。
这一擦才发现,八面牛皮大鼓有两面鼓面已经破损,不知是天气干燥还是虫吃鼠咬,反正是不能使用了。
朱同看到站在一边的马铖神色越来越不好,赶紧命人将剩下的六面大鼓收拾完毕,然后开始擂鼓聚将。
牛皮大鼓的声音震耳欲聋,马铖站在边上感觉自己心脏都要跳出来了,所以马铖带着手下亲兵走进提督衙门,在白虎堂正中的座椅坐下来等待。
一通鼓声是五分钟,三通鼓就是十五分钟,也就是十五分钟不来马铖这里报道,那马铖就有理由收拾这帮将领,这也是马铖准备利用手中权利要给这帮懈怠的家伙一个下马威。
第一通鼓毕二通鼓响的时候,张国柱等人都已经赶到,这帮家伙有马铖的提前通知,所以已经有了准备,这才能在短时间内赶来。
第二通鼓毕第三通鼓响的时候,大校场周围几个营的参将游击赶来了,这帮家伙虽然衣衫不整,但是毕竟在规定时间赶来,也算是合格。
等第三通鼓毕,中军官朱同走进来单膝跪倒说道:“禀军门大人,三通鼓以毕,请大人训示!”
看了看屋中稀稀拉拉的十几个人,马铖说道:“再等一等!”
就这样马铖带着所有高级将领在白虎堂等了半个时辰,除了又来了五个指挥使外,其他各卫指挥使、守备都没来。马铖看到这个情况笑着问道:“张国柱,你是本督的副将,你说现在应该怎么办?”
张国柱知道这是马铖要立威,赶紧站出来拱手说道:“回军门大人,呼名不应、点时不到,犯者斩之!”
马铖点点头,对朱同问道:“你是中军官,你说今天都谁没来?”
朱同这时那里还不知道马铖要立威,虽然朱同和那几个指挥使关系不错,但是这个紧要关头谁管谁啊,还是顾自己吧!
“回军门大人,本部所辖共有二十四卫,现在金吾左卫、金吾右卫、江淮卫、济川卫、孝陵卫、池河营、振武营、神机营主官已到,其他应天卫、留守前卫、留守中卫等十六卫主官没到!”
十六个指挥使没到,好!马铖对张国柱说道:“张国柱,你带领本督三百标兵,去将没来的指挥使都抓来!”
张国柱拱身接令,带着手下三百如狼似虎的标兵,开始在南京城里城外抓人,一时间弄得整个南城鸡飞狗跳。
张国柱带人走后马铖并没有动,还是坐在大堂中的座椅上,其他的将领看到主官没动一个个也没敢动,不过私底下却用眼神在交流,不是说新来的提督是二世祖吗,怎么刚来就弄了一出下马威?
马铖一言不发的坐在大堂中,等了足足一个时辰,张国柱终于带着抓来的十六个指挥使回来了。
https://xianzhe.cc/book/65727/26531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