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通往长安的官道上,一群数千人的行进队伍,缓缓的向西走着。
沿途也有不少流民朝着长安附近聚拢过去。
当年李傕郭汜在长安祸乱的时候,百姓流离失所,不得不背井离乡。许多地方也变成百里无人烟的荒芜之地。
而随着贾穆正式督领关中开始,整个雍凉之地也将逐渐向稳定的态势发展,百姓们渐渐开始安居乐业。
毕竟贾穆手上不仅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支撑,还逐渐组成了庞大的政治系统,这样的条件就足以保障整个关中,平稳迅速的恢复起来。
有杨家的支持,贾穆政权的稳定,将会愈发稳固。所以沿途也就不断有流民重新返回长安,准备耕作,重新安定下来。
贾穆心里极其清楚,这个时代,只有足够的人口才是发展和后期争霸的更本。
拥有人力就可以大量开垦,荒地变成农田后,粮食的储存就可以不断积累。粮食不断积累后,政权本积攒下的财富就可以扩充兵员。
而兵士强大之后,又会反哺巩固政权的稳定。这是一个循环长久的发展链。
所以接下来这个阶段,贾穆的重心都在关中地区,尽快将八百里秦川恢复成当初的天府之国的模样。
既然从华出来,自然是贾穆已经在华有了决断了。
将妻子杨婉兮从华带出,贾穆这个贾家的一部分最终选择了在长安定居。
之前从长安带出来的人,除了郝昭继续回到潼关,其余人都随着队伍一起去了长安。
至于贾诩,依照最后商议的决定,带上了贾玑一起去了宛城。
贾氏则被贾穆奉养着,一起去了长安。
贾穆并没有询问贾诩为什么不回关中帮助自己,或许他认为在外面,才能够给贾穆提供更多的帮助。
智者毕竟有自己的想法,而且若真让贾诩和贾穆一起待在长安,参与他的每一项决定,或许贾穆还会有些不适应。
对于这个问题,可能双方都默契的尽量回避掉了。而贾诩的选择,却使得当书房内父子三人的谈话中,贾访更加倾向于贾穆。
或许贾诩也被贾穆的一番话绕住了,他也需要点事自我好好捋一捋。
当书房,贾诩与贾穆谈到今后打算的话题后,贾穆就直接将他对今后半年甚至数年的判断,囫囵说了出来。
天子车架如今在安邑,河内张杨奉命在修缮洛阳,待洛阳修缮完毕后,天子必将领诸将重新回到洛阳皇宫。
贾诩原本就是基于这一点,他觉得天子可能今后就在洛阳成了摆设。各州郡的诸侯,原先该如何混战,今后还是如何混战。
形势会回到昔周天子为天下共主的时代。
而贾穆却直接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话题抛出来。
并不继续没有想到控制朝廷,而是他从之前,董卓、李傕的前车之鉴中判断出来,西凉人挟天子是没办法令诸侯的。
但贾穆却给了他一个胆大的推测,若是天子车架被曹劫持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曹为人贾诩亦是知晓,颇有雄才,亦是能臣。如今在兖州之地,也是风声水起,虽然当年是附从袁绍而起,但如今其麾下名臣谋士,贤良已经有与袁绍相持的趋势了。
在如今这个乱世,但凡一个割据一方的雄主,又怎会永远甘心从为人后呢。
因此,在贾穆的推测中,曹必定会将天子捏在手中,以大义之名去攻伐周边小势力。
比如徐州吕布、荆州刘表、豫州袁术等。来扩大他的势力。
否则,曹最终也只能被急速扩大的袁绍势力吞并。
贾穆的一番话,直接是让贾诩陷入了沉思,那一刻,以他的才智,绝对看出了若按照这种形发展下去的话,曹势力将会进步的多迅速。
而贾穆则只能困在关中,永远出不去。
因此对于贾穆之后提出的一个想法,贾诩沉默了很久很久,终究也并没有给出一个肯定的回答,而是让他们自己决定。
之后,父子三人便各自收拾了家当,从华城内撤了出去。
贾家撤出华城的消息,也同样惊动了华的世家们。对于这个众世家并没有多说什么,其实他们都清楚,华终究还是杨家的自留地。
即便昔段煨在华驻守了那么久,也始终都没有以兵势控城,彻底颠覆华。
那么乱到如今的杨家女婿,贾穆自然也不会那么做了。
所以,在华官吏和部分上层开来,贾穆这算是主动退出了。
对于这些,贾穆也没有多余的心思去理会。
他在思考接下来对付凉州,蜀中,以及何东的安排。
当初之所以选择关中,是因为三辅势力凌乱,并没有一个强势的诸侯镇压。他有机会从中取利,而如今三辅已定。
他要面对的就是凉州两个,多年的老狐狸,他还是需要小心对待的。
而且贾穆当初对于河东平原其实也是有所觊觎的,司隶之地,河东、河内平原也是相当肥沃的。
当贾诩对于河东的事,就曾建议过,直接发兵往跨过大河,将河东的天子车架再次接回长安。
这个提议贾穆之前就想到过,这样会直接避免后面曹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事发生。
可又如之前贾诩所顾虑的,凉州系势力控制天子之后,山东诸侯的排斥是很大的。
而且如今贾穆的麾下还并没有形成同曹一样的成熟运作体系,这样当朝廷掌控在自己手上的时候。
贾穆恐怕不仅能效法曹把控朝廷,还很有可能同董卓一样,被朝廷潜伏的遗老给反噬了。
于是,经历过长久的深思熟虑,贾穆索决定来一个更复古的方式。
直接让汉天子成为真正的共主!
继续保留汉室的朝廷,在洛阳,贾穆届时会派兵往洛阳,击退曹的兵马,将朝廷把控在手中。
https://xianzhe.cc/book/64941/26610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