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种生物最喜欢的就是贴标签,商场中人尤其如此,按地域按产业按出身按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地划分出一个个大圈小圈,顾瑾言上辈子是正规的名牌医科大博士生,又靠着家里的关系挤进了蜀地商圈,勉强算是受到承认的正规军,这才能够没什么掣肘地发展得那么顺。
但正是因为曾经做过正规军,顾瑾言才知道这些人对于明星出身的商人到底是有多排斥,曾经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戏子居然妄想和自己平起平坐,那些老派的商业巨头不管对方有多少钱,下意识地就是排挤和打压。
所以尽管不少明星的商业头脑不错,多年积累也攒下不少的家底,比很多所谓的商业新秀有钱多了,但却始终都只能在娱乐圈时尚圈里蹦跶,成不了大气候,偶尔一两个因为各种原因出了圈,也多半难有好下场。
而且最主要的是,随着时代演变,娱乐圈也早就不是作品好就能出头的地方了,来钱快的同时水也浑,特别是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刚刚把水搅浑,但又没有把准入门槛完全打掉的时候,顾瑾言这么一知半解地扎进去,就算有重生记忆傍身,什么时候能捞出钱来也还是件没准的事儿。
这样一想的话,路还真是被堵死得差不多了,来钱快的没潜力,有潜力的有隐患,没隐患又有潜力的来钱太慢还有准入门槛,不砸个几千万下去,两三年内连声响都听不到。
这也是顾瑾言为什么一心要考个好大学的原因之一,能力是需要证明的,同样的百万起步的创业公司,老板是专业博士和老板是肄业高中生,这两者之间带给人的信服感差距不可以道里计,上一次顾瑾言作为投资最少的那个最后却执掌了公司的权,除开背后的人脉关系网,脑袋上的博士头衔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加分项。
华国人对学历的推崇深入骨髓,在没有获得足够大的成功证明自己的能力之前,学历永远是最坚挺的那一块敲门砖。
可是如果真的等到拿了博士学位再去经商,到时候的自己对那些仇人来说,又还有多少先发优势可言呢。
想到这些,顾瑾言感觉颇有些烦闷,有种被现实枷锁蹭蹭捆缚的无力感,烦闷之余也没有磨练技能的心情了,眼看行动力还剩六十多,干脆挂了个‘出诊’打工,目送系统面板上的卡通自己穿上白大褂提起药箱走出房门,然后心不在焉地翻看起李俊兴推荐给自己的杂志。
刚开始的时候顾瑾言心还没静下来,越看越烦躁,可是当他渐渐静下心来之后,发现虽然确实一如其他青春小说那样颇多矫情和偏颇,但几个短篇字里行间也能看出少年人那种独特的青涩和朝气,不把自己代入角色,平心而论,虽然不和自己的口味,但是对这个年纪的少年人来说,确实是值得一读的读物了。
毕竟鸿篇巨著虽好,可阅读难度太高,这些青春小说虽然浅显偏颇,含金量太低,但相应的阅读门槛也低了不少,浅显易懂,只要不是过度代入自我催眠,也算是开卷有益了。
而且几个写长篇连载的作者虽然作品明显有些刻意的低龄化和炫耀词藻,但是未来也都发展不错,好几个都在作家富豪排行榜上常年徘徊,也是看到这些名字,顾瑾言才后知后觉地发现,手上的杂志是未来纸媒黄昏时代青春小说杂志里少有的幸存者,死死地在中学生读物领域占据着一席之地。
想到这里,顾瑾言放下手中的杂志,略作迟疑之后,拿出了那个写满中二咒语的魔法书状日记本,略作迟疑之后又从书架上一个偏僻的缝隙处掏出另外两个带着岁月痕迹的小本子,从最久远的那一个开始从头一页页翻开,看着那一行行满是青涩呓语的字句,在尴尬的同时,也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勾起了嘴角。
https://xianzhe.cc/book/64846/25530027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