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在杭州为官时经常与辩才法师于狮峰山脚下品茗吟诗,品的就是摆在我们三个人中间桌子上的西湖龙井茶。到清乾隆时期,此茶更是被封为御茶。千百年来,龙井茶始终在杭州这钟灵毓秀之地的土壤中孕育,免不了会沾染些文人墨客的风雅之气。
品茶,我不是行家里手,甚至连初涉的小白都算不上,就如同我对古玩的理解一样。
但是这种安逸的,舒服的,轻松自在的氛围,我着实万分喜欢。
这样的“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情趣,一如墙外不远处的西湖美景一样,它就在那里,却是被高高的围墙阻隔。想要时时刻刻拥有,有的时候真的只是奢望。
听着依依用迷人的声线讲述着我离开后的那段日子,学校里发生的趣闻。我端起面前的茶杯一饮而尽,也是要感受一下这盛名于世的美茶。
如今相伴我左右的,是,美女,美茶,美景;唯有些煞风景的,是多了一个二百多斤,晃着摇椅嘎吱嘎吱响的大胖子。
“小苏,茶这种惬意的物件,你不能一口喝干。要分三口,哪怕最小的茶盅,一口喝干,也便成了“牛饮”。 ”
胖子见我一口干了手中茶杯里的茶,轻巧的从摇椅上弹起。端着他面前的茶杯为我示范起来。
“你看,这第一口茶:用舌尖尝茶汁的甜味。”
说着他押了一小口。
“第二口茶:用舌身尝茶汁的涩味。”
表情回味过后,他又押了第二口。
“第三口茶:用舌根尝茶汁的苦味,回过味来有点甘甜。”
品完第三口茶之后,他微微的闭上了在胖脸之上不太明显的小眼睛。做享受状。
对于他的示范,我倍感兴趣,这可能就是我跟胖子的缘分。因为我们有的时候,爱好的东西或者说是兴趣很多都能相同,这大概就是所说的意气相投,或者说人以群分的道理。
在他睁开眼睛之后,又继续为我解释着品茶的境界。
“茶的“品”字有三“口”,意即分三口喝完一盅。一口为尝,二口为喝,三口为品。
即:一观其色,二闻其香,三品其味。“三口方知味,三番才动心。再结合人体味蕾的分布位置,来体会茶中滋味。”
对于他的这番言论,我听的都有些呆了,没想到品茶还有这么多说道。难怪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墨客都喜欢茶道这种高境界的东西,因为在这番慢条斯理的品和享的过程中,完全能激发出他们的创作灵感。一如饮酒一样。
“苏墨,你可别听我师兄忽悠你,这是你在这,他故意卖弄着风雅。以往在家时,他牛饮起来什么都不顾了。”
依依见我被胖子的话镇住,有模有样的准备学他的姿势做三口品茶状,有些看不下去了,开头揭了胖子的老底,并且及时的阻止了我的“无知”。
当时我们三个都没想到过,在我们以后的日子中,像眼下这种惬意的,没有太多思想包袱的生活态度,变的可遇而难求。
即便是有这样的空闲时间,我们的心境也再也做不到与那时那刻相同了。
※※※
第二天清晨,我就从胖子和依依的住所离开,坐上了飞往沈阳的飞机。
其间,胖子提出想要和我一同回去,背我拒绝了。我觉得有些东西只能是我一个人去面对,这是一种难以述说的心结。
我和胖子约定,待明姨的电话一到,我们就踏上北京之行。
在这些事情被解答之前,我想先回一趟我生活了十几年的老宅。
小黑屋、两个男人、熟悉的院落......这些萦绕在我的记忆中无法抹去的东西,应该在我知晓他们于我的意义之前,再看一眼。
按照我和胖子的分析,父亲的自杀或许是为了保护我,或者说是为了我们苏家的接下来的行动而做出的牺牲,那么,我想,或许在他自杀之前会在我们共同生活过的老宅中留下点什么。
这是一种希冀,也是这个想法才让我有了回去一趟的想法。
几经辗转,我终于回到了住了十几年的小山沟。
离开了几年,这里的环境几乎没有太大的变化。
https://xianzhe.cc/book/63125/23896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