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面上,他是个有才有德有威望的贤王,私底下却是个野心勃勃的阴谋家,一直想谋夺大位。通透的朝臣们心里自然明白,纷纷选边站队,于是党争便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这似乎是历朝历代都无法规避的难题。
昌盛帝为了平衡朝廷势力,防止出现乱子,也不得不重用凌王,以防东宫独大,朝廷失衡,因此双方一直保持微妙的平衡,朝廷才一直没出什么大乱子,直到传说中的“亡国孤煞”乘“天狗食日”异常天象降世,楚天尧才终于抓到了扳倒太子的契机。
他暗中买通钦天监,说小皇孙一出生便伴随着“天狗食日”异常天象,此乃危兆,又恰逢昌盛帝自小皇孙出生之日起便抱病不起,加之那一年国内水旱蝗灾泛滥,大魏四面楚歌,钦天监由此预言小皇孙乃“亡国孤煞”,一出生便给大魏带来重重灾厄,将来必定还会给大魏带来更大的灾难,甚至是亡国危机,连民间也都在传小皇孙是“灾星”。
昌盛帝闻之勃然大怒,一旨诏书便要赐死小皇孙。尽管太子的侍从女官曾一度豁命带着小皇孙逃出了皇宫,奈何最终还是双双殒命,小皇孙不幸沦为太子和凌王夺嫡之争的牺牲品。
然而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小皇孙被“赐死”后,太子的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动摇,满朝文武在楚天尧党羽的暗中煽动下纷纷奏请昌盛帝废黜太子另立储君,凌王又暗中拉拢了御前亲军和总管皇宫内务的皇帝近侍太监,令太子一直无法面圣。
此外,太子府的权利也在一点一点地被削去,太子走投无路,逼不得已只能铤而走险,计划逼宫夺位。可让他没想到的是,他的计划还没来得及实施,就被楚天尧先下手为强了。
到这里为止,一切与世人所知基本相符,尽管楚天尧曾那样费尽心思地封堵真相,但世间没有不透风的强,一些明面上的、众所周知的真相还是在民间悄然流传开来,而那些不为人知的真相就永远被掩埋了起来。
没有人知道,当年太子的计划之所以会走漏,皆因太子府的头号智囊兼最具话语权之一的太子心腹——太子少詹事穆晨!
更没有人知道,凌王楚天尧之所以能如此顺利地赢得胜利,登上大宝,一切皆因在幕后为他出谋划策的、当时还只有二十一岁的厉王楚天承!
如果没有知情者将这些公之于众,也许它就会永远尘埋,直到彻底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好在老天爷还是有眼的,到底还是留下了线索,一个亲眼目睹了当年兵变全过程的太子府旧人。
阎回回忆说,那一夜,楚天尧带领他所能掌控的禁军对太子府发起了突然袭击,太子被杀了个措手不及,关键时刻,掌兵仗、握兵权的“太子六率”又全数叛变,倒戈凌王,整座太子府只余太子亲卫——左右监门率和左右内率四府不足两千人,其中近四成还是负责太子府后勤、杂役的无战斗力人员,真正能打的只有一千出头!
所谓“太子六率”,即左右卫率、左右司御率、左右清道率,是真正手握兵权、掌兵仗的太子卫队。
说是太子卫队,但太子其实并没有随意调动他们的兵权,真正归太子管辖且可随意调遣的只有左右监门率府和左右内率府,是故这四府通常被人们称为太子亲卫。
那一夜,四府亲卫近两千人与叛军彻夜浴血拼杀,连负责后勤杂役的都提着菜刀砍柴刀斧子等各种劳作家伙事上阵了,可见那场兵变有多惨烈。
最终,连同太子、太子妃、太子长子在内,全府上下近两千人无一生还!
虽已事隔二十二年,可每每回想起当年的惨状,阎回仍是捶胸顿足,痛心疾首。那么多无辜的人就这样成为了野心篡权之人的刀下冤魂,怎不让人泣血宵吟,扼腕长叹!
阎回时任左监门率府长史,原本只负责处理文案和参谋,向来只动脑不动手,不擅刀剑,可在那一夜,他也不得不拿起利剑为生存而战,最终倒在了太子府大门口血肉模糊的死人堆里。
或许是苍天有眼,不忍那一夜太子府里发生的一切被历史湮没,所以才会让伤重昏迷的他中途醒了过来。迷迷糊糊的他掩藏在血肉模糊的死人堆里,将太子府里发生的一切听得清清楚楚,看得明明白白。
https://xianzhe.cc/book/63073/23843832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