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这第一个故事,就从这杯酒讲起吧。
小镇,本是个山涧小村,也没啥正经名字。唤作古道镇。盖因为镇里这条石路连着几公里外的古道,是当时来往的必经之路。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修建,一块块青瓦大石垒成。经得起岁月的消磨。不知何时起。跑腿的商队,开始经过这里。一批又一批,来的回的,都会在镇上歇歇脚。换些路上的给养什么的。供那些商队休息的店也就开了一家又一家,那些商人,不知道做的是什么买卖,空着手来。回程的时候总是一麻袋一大袋的扛上很多,出手也很阔气,显然干的都是发财的买卖。再后来开始有外面的人搬进来,陆陆续续。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小镇简直就是个世外桃源。
老生给你先生讲的第一个故事就发生在镇里的一家小客栈里。
镇上东边的路口,有家酒小客栈,店不大,专门做商客的生意。有十来间空房,楼下也提供饭食。饭菜都是些简单的小菜,但店里的米酒很特别。卖的是自家酿制的米酒,老板是村里的老人,大伙管他叫王大爷,王大爷有个孙女,这年刚满18,唤作酒妹。
酒妹长得白皙水嫩,大大的眼睛,笑起来还有两酒窝。镇上好多家都向王大爷提亲。王大爷总是笑笑,说想再留两年。
爷孙俩共同维持着这家小店,卖点花生小菜,酿点自家的米酒,生意到还不错。
生意这样红火了几年,渐渐地,来店里的人开始明显少了,连一直来光顾的老主顾也不来了。一打听,原来镇西口,新开了家酒楼。酒楼不仅饭菜可口。而且也有一种自家酿制的酒,叫做女儿红。来吃的人络绎不绝,甚至还有慕名从外地专门而来的人。
店里的生意虽说还能勉强维持,但这样下去也不是个事。
爷孙俩都愁容满面,王大爷提议要不把店关了,给酒妹找个好人家,反正岁数也到了。自己回田里种种地。但酒妹摇摇头,店已经开了那么多年了,不说别的,打小在店里长起来。多少也有些舍不得。
酒妹看看店里空荡荡的桌椅,暗暗下了决心。这天,酒妹早早的关了店门,店里反正没啥生意,王大爷也没多想,天一黑,就像往常一样睡下了。有点年纪的人生活都很有规律。
酒妹朝王大爷房间里瞄了几眼,确定老头睡下。蹑步跨出门去。信步来到了镇西口。
数丈外就看到了酒楼的大招牌。老远就闻到了那股酒香,酒妹甚是一惊。
店门口,几个穿着青衣红纱的女子,正在门口笑盈盈的晃动手绢。
酒妹心里狠狠骂了一句,借着夜色,偷偷走到店后面的院子里。别看酒妹是女孩子,小时候也皮的很,2米多高的墙踩着靠墙放的草堆,几下就翻了过去。
酒楼后面的院子很大,一间房子烟囱里冒着炊烟。有几个伙计,侍女。在那石阶路上前后进进出出。
那应该就是酒楼的灶头厨房。
酒妹心里觉得奇怪,谁家灶头用这么大一间,门口还装这么大一扇门。两边竟还有伙计守着。
前院里灯火璀璨,时不时传来乐器和女子放肆的大笑声。这里的酒味比外面更浓了。只是这酒味带着一股说不出的味道。这段时间酒妹就寻思着店里的出路。
起初酒妹本想托人带几壶酒出来,凭她的天分,尝几口,就能酿出来。无奈,那店的女儿红不许出店,据说还管的很严。今日一见,到也确实如此。
酒妹靠着墙角,大概因为店里的生意实在太好了,伙计们一路都低头忙碌着。没谁注意到她。
酒妹四周张望,围墙上靠墙放着一把梯子,小心的移了过来。对着窗户,与其说是窗户,更像是个通气孔。孔有半米来宽,半米来长。四四方方。
踩着梯杠,酒妹顺着孔向里瞄去。看到一大胡子和一酒保模样的伙计。
“叫你办的事怎样了?”
大胡子沙哑的吼了一声,酒妹在窗外也被这嗓子吓了一跳。那酒保更是吓得一下跪在地上。
“大管家,我去了,她人不在,不知去哪了。”
大胡子瞪大了眼睛,一脚踹飞,酒保在地上滚了个圈。
“大管家,小的这就带人再去找找,边说边磕头。”
https://xianzhe.cc/book/62830/23531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