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英道:“我为什么不能这么想?咱们上学不就是为了赚钱吗?要抓住商机,由小做大,慢慢的积累资金,等咱们毕业之后,就可以做大生意了。”
她说着拍了拍他的肩,“怎么样?你要不要合作?咱俩一起经营,一个进货,一个销售,赚点学费和生活费还是没问题的。”
薛藴虽然觉得她的想法太过疯狂,不过确实有点心动了。
国家现在政策好了,很多人的心思都活络起来,都想着做点实事的。他爹那天还跟他说,想跟人合伙做做生意啥的。
他还没动这个心思呢,没想到张晓英把经营的事都想好了。
两人现在还年轻,确实可以从小事做起,先经营学校的小买卖,慢慢的一步步做大,将来也学人家开公司当老板去。
他想着,不由点点头,“好,我帮你。”
张晓英欣慰的笑了,她就知道自己没找错人。
薛藴野心不小,心思又活络,在加上他爹还有点小人脉,找他当合伙人是最好的选择。
果然,两人一拍即合,随后几天就开始忙活起来。
这件事张晓英暑假的时候就已经在计划了,她和无良趁着放假跑了两三趟县城,打听了几家刚开的小卖部的行情。
原来县城里都是供销社的,现在政策大好,好多商店都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虽然小卖部刚开的时候不长,但销售情况还是很喜人的,一家十几平米的小店,半年的收入比县里最好的工作单位挣得工资都要高。
他们现在虽然没钱自己开店,但可以先做成一个临时售货点,只卖给学校里的学生,估计也能小赚一笔。
学校刚开学,两人也不敢现在就动手。
观察了一个月,觉得学校对于学生的管理还不算太严,也并不限制学生做生意。
他们一看时机成熟了,就合伙凑了几十块钱。
只是两人身边现金都不多,凑来凑去,也不过三十多块钱。
张晓英身上是有钱的,只是怕一次性拿出来太招眼,就掏出来二十块,薛藴掏了十八块。
这点钱自然不够的,后来两人想了想,干脆又拉了李国成一起入伙。
李国成一听他们要做生意,惊得下巴都要掉了,怔了一会儿,道:“你们不要命了,谁说可以做生意的?”
张晓英道:“国家政策好了,怎么就不能做生意了?我告诉你,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你要是想一辈子受穷,那你随便,反正我是不乐意的。我们现在小打小闹的,是为以后做大生意积累经验。你要愿意就凑一伙,要是不乐意,就当我没说过。”
李国成寻思了一会儿,终究不敢冒这个险,他听说以前有人做生意,都被拉到局子里去了。
他道:“这样吧,你们要借钱,我可以借给你们,我手上还有十几块钱呢,但是你们要做生意我是不参加的。”
张晓英一想也行,便道:“好吧,回头咱们赚了钱还你就是。”
三人又凑了半天,凑出了五十块钱。
然后通过薛藴他爹的关系,从朋友那儿进了一批货。
也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就是一些方便面、榨菜,还有火腿肠。方便面是上海益民四厂生产的,自从1970年生产出第一袋方便面,短短几年时间,便风靡了全国。还有山楂片、猪油糖、果丹皮、红薯干,还有西瓜泡泡糖,都是学生们爱吃的零食。
他们一共筹备了一个礼拜,终于“爱民移动小卖部”开张了。
薛藴是在学校住宿的,他爹怕他来回上下学太麻烦,就在学校给他租了个床位。
这个“爱民小卖部”就开在了他的宿舍里了。
一般白天他们也不营业,等到晚上的时候才正式开张。
小卖部卖的东西不贵,甚至比外面还便宜,又离得近,不用出门就能买到,立刻在学生们之间风靡起来。
一时之间生意出奇的好,不到一个月,所有存货就卖光了。
两人算了算账,这个一个月下来,刨去成本,竟然赚了二十几块,可比村里挣工分的强多了。
两人还了李国成那十几块钱,又打算再进一次货。
李国成一看生意这么好做,也动了心思,钱也不要了,又拿了几块钱出来,凑够了二十,也要跟着一起入伙。
三个人又东凑西凑的,凑了八十块,然后开始第二批进货了。
这一回规模也扩大了,不仅局限于学生们爱吃的零食什么的,还加上了学生们常用的削铅笔的小刀,圆珠笔和书本、尺子等。
https://xianzhe.cc/book/62068/22626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