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似箭,日月若梭。
这种鱼从来形容时间飞逝的词语基本上已经可以说是被用烂了。而对于战场而言,这种赐予并不适合他们。因为任何一个亲历过战争的人都知道,在战场上,是不存在光阴似箭这一说的。存在着的,只有度秒如年。
在漫长的等候之中,最终的战争终于还是降临了。
这一次,不管是斯巴达还是奥林匹斯,都没有在进行任何的隐藏。所有的士兵都尽数充填到了军阵之中。但是与之前不同的是,奥林匹斯的一方已经将盔甲尽数更换为整齐划一的制式盔甲……当然,并不是说所有士兵都已经穿上了盔甲。与斯巴达不同,希腊诸国内部也存在着斗争。为了分割这种地域之间的仇恨,现任的联军统领也就是艾吉奥几乎是将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军队的打散,重组上面。虽然盔甲的数量依旧不够,或者说就以希腊诸国的生产力,还不足以在短时间内生产那么多的制式盔甲,但是想要简单地做出分辨还是很简单的。
就向之前说的一样,所有的希腊士兵都已经套上了新的外衣。就像是中世纪的圣骑士一样,将绘画着奥林匹斯十二主神象徽的长袍罩在身子外面。虽然简单粗陋,但是毋庸置疑的,这样极大地减少了误伤的概率。而军团的打散重组,更是极大地减少了地狱的仇恨以及同乡之间的抱团,排外。也算是从一群杂牌军组成的混乱军队正式的变成一个成建制的军队。
当然,像这样被打散重组的大部分都是普通的军队。像是底比斯圣军这种军队文化与众不同,极其强调友情羁绊的强大军队,艾吉奥并没有贸然改变什么……或许有人会问,作为一个斯巴达人,现在的艾吉奥的行为和叛国有什么区别?而事实上,这也是海德拉所授意的。归根结底,海德拉并不指望通过这一场战斗便能定下整个希腊世界的乾坤所有权。
海德拉之所以授意艾吉奥像现在这样,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海德拉并不认为希腊的军队能够有于斯巴达的军队战斗的能力……
因为在两个军队的核心理念上,便存在着根本的不同。
希腊诸国的军队之所以建立是因为诸国都是以城邦的方式存在着的。城邦之间一旦唇线冲突那么难免的便需要士兵来抱有足够的威慑力。但是有一点,那就是他们的城邦与城邦之间也都是奥林匹斯诸神的新图。也就是从宏观的角度来讲,他们都是盟友,因此不存在什么不是你死,便是我亡那种所带来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残酷。相比之下,斯巴达虽然存在着神明崇拜,比如说北欧裔崇拜托尔,凯尔特裔崇拜斯卡哈。
但是说到底,在斯巴达那种达尔文社会主义的阶级政治下,他们的神明最多保证他们能够受到公平的晋升机会。不会彻底灭亡而已……作为混态帝国,斯巴达不说每天都有洗呢种族诞生,但是每个月,还是有那么几个的。但是就算有,那又如何?出现的新生种族多,消亡的同样不少。只不过这种消亡并不是死亡,灭绝,而是被其他的种族所同化,成为了其他种族的附庸或是一员。
这也是为什么,北欧裔在听闻战争时那么兴奋的原因之一……他们渴求着自我,渴求着文化。就以奎尔举例子,现在的北欧裔已经没有多少人还记得曾经那个备受人崇拜的神王,大神奥丁了。正是因为亲身经历,所以奎尔比谁都清楚,斯巴达是多么的残酷。终日满足于吃饱喝足,而不思进取的种族,在斯巴达唯一的下场就是彻底的消逝,成为其他种族的一员或是附庸。
没有丝毫的藏私,对于这场战争,在高层次的战力上海德拉是绝对的不利。保守的估计,对方的上位神至少是海德拉这令的一倍多。因此,在军阵之中,所能够看到的也已经不再是之前的那些寻常的士兵与眷族生物。站立在斯巴达军阵最前端的,乃是浑身上下都覆盖在盔甲之中,连带战马也已经全副武装到牙齿,额头上都镶嵌着独角与尖刀的凯尔特重骑。
拥有着冠绝整个斯巴达冲锋陷阵的能力,作为这场战争的先锋,凯尔特重骑是最合适不过的人选。
甚至说,为了应对这场战争,连凯尔特重骑团的领袖,骑士王阿尔托利亚都放弃了手中的圣剑,握起了更具有代表性的圣枪——通体为狂暴的光流,螺旋着闪烁着耀眼的辉光,圣枪伦戈米尼亚德。放弃了圣剑,握起了圣枪。阿尔托利亚也因此解放了被圣剑所恒定的肉体,得到了与年龄相匹配的挺拔身躯。而其手中的圣枪,本身更是凯尔特神话三至宝光之枪,轰击五星,布里欧纳克的原型之一。
不再是之前那死板的重型板甲,为了应对这场新的战争,阿尔托利亚亦是穿上了早已准备好的,初代的以太装甲。那如同白银狮子般的造型,可以说令她十分满意。
而伴随着前两次的胜利,现在的斯巴达更是彻底的拥有了制海权。
在过去两个月的休整中,斯巴达的新式装备亦是将这份对于海洋的掌控强化到了之前的数倍。
像是空降士兵这种东西,用一次还好,用多了,敌人难免的会进行防备。因此,这一次战舰上并没有准备进行空降作战的巨人,而是一尊有一尊的,以特质型号的大功率以太能量汰换装置为核心的魔导炮。
夹在萨拉米斯岛战场的一旁,黑洞洞的炮管散发着难以言喻的巨大压力。
受到时代的限制,奥林匹斯的士兵们并不知晓魔导炮的存在。或者说,在奥林匹斯神庙祭祀对于知识的垄断,也不允许他们了解斯巴达的科技……就像是斯巴达面对奥林匹斯一样,至少在战争开始之前,绝大部分希腊士兵的想法里,斯巴达都是野蛮的存在……
https://xianzhe.cc/book/6205/1640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