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的酒有十来斤,赵权订了些半斤装的坛子,将蒸好的酒分装、腊封、贴上“石忽酒”的标签、系上红绸。每坛酒上,又挂着一张草茎纸做成的纸片。赵权亲自动笔,用列维给的鹅毛笔,用一手极其舒畅的行书,在纸片上写下梁申的那句广告语。而后又用略小的仿宋体写上“酒好勿贪,意到即止。——稿县城外石忽酒肆”
购进的酒,有贵有,差不多四五斤原酒可以蒸出一斤好酒。销售价格便定为一两银一斤,是原酒的十倍。赵权对石忽酒的定位很清晰,只向高端出售。
搞定真定军,无疑可以为石忽酒的销售免去各种的麻烦。
蒙古对河北、河东等地的税收管理还处于比较粗放的状态中,基本实行的是“五户丝食邑制”,居民每二户出丝一斤给官府,每五户出丝一斤给投下,即分封在各地食邑的蒙古王公。从蒙古国中央政权来说,所收的税并不高。但除此之外,居民百姓还得应付实控各地的军民万户,这些军民万户对内征收的税费有相当大的自由权,很乱,也很随意。
不过,赵权与列维认真的核算了。。亏当然是不会,只要真定军中没人过来捣乱,利润是是绝对足够了。
蒸馏设备的订做、原酒购买,花了不少钱。看在老蒋与丁武都掏了钱的份上,赵权与他们作了约定:以后产出的酒,分成十份,一份免费上交郭侃部、一份上交真定军,一份按销售价的五折专供老蒋与丁武。这样相当于一批酒,还没销售,便让出了三四成的利润。
蒸馏房在放在扩建的院子中,赵权又在稿城西门外,官道之旁搭了个酒肆,挑起一幅酒帘,上书“稿城石忽酒”。
“遇石忽忘行,缘是酒中仙。”
赵权又着梁申,用“石忽”这词给酒弄个广告语。在他多番的解释与示范之后梁申总算大概搞明白了什么叫做“广告”,深思两天后,提笔写下:
列维因此而非常开心。
这酒被赵权命名为“石忽”酒,就是梁申所说,之前有犹太人被称为“石忽人”的石忽。
河北自古就产好酒,北宋时就有“银光”,后世更有名闻天下的“老白干”。赵权充分利用了丁武灵敏的嗅觉功能,让他在真定府周边十几家私人酒坊中,选了三款最经济实惠的成酒,拉回来按比例勾兑后,再行蒸馏。
对于钱财,赵权倒不是很担心。他干脆让列维辞去军中事务专心负责酒的经营。
见到赵权回来,列维真诚的笑容中,隐然有些遗憾。他发现自己领到的薪俸,比想象中的要少了许多,连维持开封会堂的最低开支,都不是太够。而要养活跟着自己的几个娃,显然又得寻求其他人的帮助。
包括陈耀在内,所有人都开始正视这种训练,每一个人都被太行山这一战打得有些心惊胆战了,不由得不认真对待。
除此之外,赵权还四处搜罗各种杂书,除了经史子集不看,什么都要。重点还是放在各种兵法与农田水利及工匠制造方面。列维也给他带来了一些,不过大部分是没有翻译的书籍,有希伯来文的、大食文的、拉丁文的,甚至还有古埃及文、古希腊文与古罗马文的书籍。这些书别说是赵权了,连列维自己也大多看不懂。
于是,在赵权的各种威利之下,列维只好四处找老乡求人,想办法翻译这些书籍。 。
https://xianzhe.cc/book/62033/27064210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