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中的李臻,算是永嘉之后除了石勒之外,唯一一个胆敢主动挑战王浚土霸主地位的地方军阀,对其西征王浚一事,史书中说的很模糊,也颇令人费解。盖因当时王浚已经动辄便可调动十万以上的汉胡兵马,实力之雄厚不亚匈奴,而凭借晋时平州偏荒之地的实力,李臻根本供养不起多少兵力,也根本无力撼动王浚在北方的霸主地位。
《资治通鉴》有载:“(永嘉三年)东夷校尉勃海李臻,与王浚约共辅晋室,浚内有异志,臻恨之。和演之死也,别驾昌黎王诞亡归李臻,说臻举兵讨浚。臻遣其子成将兵击浚。辽东太守庞本,素与臻有隙,乘虚袭杀臻,遣人杀成于无虑。诞亡归慕容廆...”
恰似二愣子唐吉坷德,李臻遣李成率军征讨王浚,颇有无厘头的意味,偏生李臻就这么干了,且稀里糊涂的玩死了自己父子与麾下边军,更让平州在日后失去了边军的武力屏障,任由胡骑踏马肆掠,而最终的获利者,短期看有王浚,有庞本,但长期到两年来看,鲜卑慕容才是真正的最后赢家。而最大赢家,往往才是最大的幕后推手...
书归歪传,辽西肥如,李臻被杀、李成遇刺的次夜,一帮辽东大族出身的军将,带着两千多亲信边军,携辎重船队被离了边军大营,彻底将所余七千多边军踹入了孤立缺粮兼进退无路的无尽深渊。就此,这支号称西向征讨王浚的边军,要么自杀式壮烈攻城,要么活活挨饿自绝,要么,就只能择一势力背主求荣了。
人心浮动,一夜无眠。次日一早,远征边军的大营之外,来了一群使者,准确说分别代表着王浚、庞本与慕容鲜卑这三方联手坑死边军的势力,都是前来为己方势力劝降来的,毕竟七千多训练有素的边军非但带刺,更是一块大肥肉。而他们劝降的见面礼,则首先是李臻的人头。
送走使者之后,全营缟素,三军同悲,不管李臻内心如何,其在任期间,平州军民至少没受外族欺负,还是颇得人心的。而中军大帐,军议随即展开,一名军将率先骂咧道:“卑鄙!无耻!下流!一帮杂碎,合起手来将主公害了,令少将军中毒昏迷至今,也将咱们坑得死死的,如今却争着抢着想来招降我等,哼,简直做梦,若叫咱的脾气,刚才就该杀了那帮杂碎,为主公先行做个祭奠!”
轻敲案几,吴立淡淡道:“主公亡故,辽东难归,情势恶劣;且除非宰马,我等仅有三日口粮,时间紧急,万一能有好的出路,便须尽早动作。是以,非有关下一步行动,废话都别说了。”
少了那群辽东大族的子弟,军议会场虽显稀疏,一干军将也不乏意见相左,气氛却是团结许多,另一军将跟着立即道:“照我说,咱们还有五千骑军,左右辽东一时也回不去,索性一路杀向幽州,救粮于敌,安知没有转机?即便这般战死,总也好过投降那帮害死主公的家伙!”
“主公已去,辽东根基已失,正值军心涣散!纵然我等深受主公拔擢之恩,理当以死报之,但是,一众军兵却未必与我等同心,毕竟更多人更为看重性命于家眷。”另一军将叹口气道,“我等不妨给军兵们自抉之权,愿降者自行留营,愿随骑军远走者便带上,如此人虽少了,却更为精炼可靠,若能一人多马,也可走得快些。昔年血旗骑军能够一人双马横穿塞北,我等为何不能另创一段佳话?”
“此议甚好!人各有志,大家同袍一场,我等无需勉强他人,还可轻装简从,正是两便。”吴立眼前一亮,扫眼帐中各人皆无异议,难得果决的拍板道,“若无其它建议,某这就前去安排带上少将军,余者自可返回本部,征集随行军卒,今夜集结出发。当然,包括诸位在内,但凭自愿。留下之人,愿意投往何方,同样任凭自愿。”
或许,在原本的正史中,这支蚍蜉撼树的平州边军,在李臻父子双双遇害之后,面对难以抗拒的困境,便是这般的选择了各奔东西,各谋出路,从而消亡于辽西走廊的荒郊严寒。但是,这一时空有了华兴府,情况自可有所不同。
就当一干军将就欲起身,按照吴立所言各自行事的时候,席间一位名为秦猛的军将突然抬手叫道:“诸位稍等,吴将军,方才听人说起血旗骑军,某突然有了一个想法,还请诸位听某一言。”
吴立点头,活命之路自然越多越好,不在乎这点商讨的时间,他示意众人坐下,这才道:“秦校尉既然如此笃定,想来是个好主意,还请仔细道来。”
https://xianzhe.cc/book/61891/22478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