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眼小星星,纪泽不禁心下狂呼:“鱼这么好捕,还是西晋好啊!”
船上早已备好水箱,水手们将较大的海鱼和海虾等分类装起,纪芙也在边上干得不亦乐乎,帮忙多些还是捣乱多些不得而知。可当他们即将清理拖网时,一旁的纪泽不干了,他冲上去几乎是吼着说道:“网中尚有螃蟹、海蜇这等好货,怎可就此清理掉呢?”
一旁水手们奇怪的看着纪泽,很茫然。陶彪只得出来接话道:“郎君,这些没啥肉,没谁吃啊。”
纪泽哑然,似乎确实没见人吃这些。不过他还是让人将自己看中的海鲜挑出来保存,没人吃自己可以带着吃嘛。再说了,那螃蟹不算蟹脚都有巴掌大,前生他只有逢年过节时才可能大快朵颐,实在难以割舍...!
剑鱼一号第一次捕鱼作业相当顺利,到了中午,一个半时辰内拖网撒收六次,捕获了四千多斤海产。虽然相对于三千石海船而言这种收获不足一提,但捕鱼效率却远高于普通渔家,相信随着操作熟练度的提高,日后的收获将会更加喜人。
期间,纪泽亲自动手,利用船上炊具,做出蒸螃蟹、烤鱿鱼、拌海蜇乃至生鱼片等等,哪怕是三流的调料配上不入流的手艺,也吃得纪芙等人大呼过瘾,甚至连晕船的赵雪和李农都强撑着杀了过来,自然也没人再否定螃蟹等物的食用价值了。
考虑到处理能力,纪泽适时结束了今日的捕鱼作业。吃饱喝足的众人,带着丰富的海产收成返回山庄。栈桥旁早有大群妇人在此等待,搬运、清理、蒸煮、保存等各项劳作有序展开,晾制、腌制、熏制、罐藏等种种方式各显身手,海鱼、海虾、鱿鱼、乌贼等诸类海产也各得其所。一时间,小小海湾莺声燕语、热火朝天。
在粮食紧缺的乱世,海洋渔业是纪泽必须发展的。而大规模海洋渔业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存储问题,海边渔家自有一套储存海干货的简单办法,纪泽记忆中也有许多主意,那么选择哪种呢?桃柳山庄目前就要综合各种处理方法,比较优劣,选出可行条件下各类海产的最佳处理方式,从而为日后的扩大生产打下基础。
与此同时,二把刀水平的纪泽也亲自出手,给少量挑出的可信之人演示起罐头制作。拿破仑政府用了一万二千法郎巨额奖金才征到的这一食品储存办法,在后世实在算不得什么,在纪某人这里却是重要的技术秘密。
说来也简单,不过是将食品处理好,再装入广口瓶内,全部置于沸水锅中,加热三十到六十分钟后,趁热用软木塞塞紧,再用线加固或用蜡封死。这种办法,就能较长时间保藏食品而不腐烂变质。而用密封的陶罐瓷瓶,乃至葫芦竹筒做容器,一样可行...
一日忙碌,夜近三更,纪泽打坐床榻,做着睡前必练的吐纳。正体验着任督二脉一点点往下打通的惬意,忽然,外面有锣声急促响起:“铛铛铛...”
有人袭庄!?纪泽眉头一跳,忙凝神收工,接着一跃而起,穿衣配甲间,他业已辨出锣声来自院东山包顶的岗哨。很快,院中的示警锣声也跟着响起,庄院内随之嘈杂一片,好在有值夜军卒维持秩序,而亲卫与护院们陆续响起的集合口令,更令混乱渐渐稳定。
当纪泽出了卧室,已有来自山包的值夜亲卫前来,急急道:“大...,郎君,海湾方向有三艘大船正在靠近,似有登陆之意。还有,来船桅顶挂有螃蟹旗。”
巨蟹帮!咱们不熟啊!?纪泽愕然,自知对方肯定不是来喝茶的,那么夜半不请自来,目的就不言而喻了。好在,纪府住房紧张且小海湾建设不足,以至剑鱼一号暂被泊于北方十多里的陶家湾水寨,倒是免于受损了。
扫视周围,亲卫们皆很淡定,护院们则多有紧张,但经历过鬼谷事件,他们倒也未显惊惧,纪泽心下满意,朗声笑道:“纪某尚无水军,正愁没机会除暴安良,收拾巨蟹帮,不想他们竟敢送上门来,真是嫌命长啊!”
鼓舞一把士气,纪泽没甚犹豫,下令马涛立刻率些亲卫女卫,组织山庄众人躲入桃柳堡,也即两端起墙的鬼谷,并令一队亲卫与一队护院全副武装赶往桃柳堡东门,再留下剑无烟保护女眷,自己则带着纪铭与一什值夜亲卫,快步出院观察敌情。
三步并成两步,纪泽窜上了北山顶。在值夜士卒的指示下,他举起千里镜,一眼找到了远处的三艘海船。三艘海船都在两三千石左右,距离堡东的海岸仅余二里远,正随风向岸边栈桥行来。借着皎洁的月光,纪泽可以看得分明,来者旗帜上果然是一只张牙舞爪的螃蟹,与那日自己在朐城码头所见一样。
眯眼盯势海船片刻,纪泽猛然抬头,望向东北鳌山群岛的方向,眼中精芒暴涨,其内满满都是贪婪。嘿嘿一笑,他写下一道军令,令两什亲卫携之飞骑赶往陶家湾,继而取过纸笔,刷刷写下命令,让亲卫用飞鹰传给伊山寨,自己则疾步下山着手安排作战。
待得纪泽交代完山庄一应布署,来到东门,亲卫与护院百余人业已在此集结。山庄诸人也正陆续进入桃柳堡,而马涛已在集中庄民中的青壮以备后用。必须庆幸的是,之前出于安全考虑,纪府的大多物资都已存入桃柳堡,令得转移工作相对简单。
再看巨蟹帮一方,三艘海船业已抵达湾内,一波波巨蟹贼逐渐登陆上岸,纪泽仔细清点下来,除了每船尚还留下的十数名水手,上岸贼人竟然不下五百,天知道对付纪府百余护卫为何如此大动干戈。当然,海贼们不会回答纪泽,只会提刀向桃柳山庄杀来...
https://xianzhe.cc/book/61891/22478083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