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是最最理想的状况,而这么大的项目往往都不会这么快,甲方内部还有流程要走,其后还有入围选型公示、确定招标公司、编撰招标方案及评分细则、邀请专家等等,很多繁琐而复杂的事情都要去做,张伟乐观的估计这个项目能在八月落单就不错了。
张伟觉的,吕文峰故意此时提配车的事情,不外乎就是给驴子前面吊上根胡萝卜,意图不外乎就是想要他尽力Q2落单。
而这根胡萝卜显然达不到诱惑张伟这头驴子的效果,广州港这个项目根本就不是张伟能把控的了的。
见张伟蔫儿了下去,吕文峰显然也猜到了张伟的想法,笑着道:“别这么快就急着放弃,你也是做了很多年的老销售了,可别说你不懂得怎么去说服客户压货?”
“压货的事情,到时候再谈,现在还有些为时过早。”
压货这种事情,张伟又怎么可能不懂呢?只是经过去年年底的事情,他有些怕了。
少量的压货,在张伟看来没什么问题,可是广州港这个项目太大了,到时候如果压货肯定是千万级的,张伟觉得不到最终项目确定无疑的时候,他是不会去走压货这条路的。
风险实在太大,他心里发毛。这大概就是常说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吕文峰道:“压货的事情现在谈确实有些早,这个可以暂时缓一缓,不过这个项目报备的事情,你得尽快定下来。”
“领导,广州港项目不是已经在厂家报备过了吗?”张伟忽然明白过来:“你是说迪克瑞博公司的报备?”
吕文峰点了点头,语气严肃地说道:“正是因为广州港项目已经在厂家报备了,所以我才会催你尽快将负责该项目的迪克瑞博报上去。你应该明白,广州港这个项目肯定是瞒不住九鼎的,这么大的项目,但凡有一丝的机会,九鼎一定会和我们友迈争一下的,所以越早向厂家报备对我们友迈越有利,免得夜长梦多。”
“这个领导你可以放一百二十个心,我敢保证,只要广州港的项目是AC中标,那么这个单子一定会落给我们友迈的,九鼎连汤都别想喝一口。”
这倒不是张伟大言不惭,而是他太清楚其中的关系了,陶江代表的AC厂家决计不会考虑让九鼎参与进来,因为不仅是九鼎在这个项目中没有任何的价值,而且比起薛世杰和老胡,AC别看是厂家,却是话语权最小的一方。
除非陶江有充足的信心,在不依靠老胡的情况下就能拿下广州港项目,不然他绝对不会冒着丢掉项目的分险,破坏目前这个小团队的内部和谐。
所以,张伟觉得吕文峰的顾忌完全是杞人忧天。
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甲方将汇总各品牌厂家的产品性能及特点,制定符合自身需求的测试项目,当然这只是甲方对外公开的说辞,其实在项目立项的设计初期,甲方就已经做过这块内容的工作了。
不然,你以为项目的预算是拍脑壳出来的吗?现在不过再完善一下,也是为了做到尽量的公开、公正、公平,同时兼顾自身利益。
肖强、陶江都分头忙了起来,应该说他俩非常的忙。
陶江每天将gary团队输出的内容,转达给肖强。而肖强负责和甲方沟通,让AC输出的内容尽量多的发挥作用。同时他还要将从甲方处得来的信息再反馈给陶江。
所以这一周肖强和陶江的角色,基本上就是在充当甲方和AC之间的联络员。
而gary团队整个就成了一台人肉计算机,不停地输入甲方反馈回来的其他厂商信息,再结合AC产品特点,不停地输出一版又一版的测试方案。
到了最后,gary团队甚至输出了一份八家厂商的模拟评分结果。
张伟这一周反而是最轻松的,项目上的事情他暂时帮不上什么忙,干脆就计划了去跑渠道客户。
“鸡蛋是不应该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项目和渠道流水是做销售的两条腿,瘸了哪一条走路都会不稳。”
这是当初张伟刚做销售时徐铿讲给他听的话,这么多年的销售干下来,张伟对这句话非常的赞同,也用这么多年的时间,充分印证了这句话的准确。
这两个月因为各种原因,广东渠道的建设他还没有扎扎实实地去做,目前虽然完成了不到七百万的数字,但这大部分都都是陶江给他的数字。
张伟很清楚,如果没有陶江的帮助,单靠他自己,估计也就只比乔迎春和宋晨那两个废物强上一些罢了。
反观东区的情况,就连最差的王彬都已经快千万了。无疑,Q2东区又将是当季的“喃波万”,其余三大区无一能撼动其地位。
所以张伟觉得自己不能再懈怠了,必须在Q2结束为自己打下一个坚实的渠道基础,不然万一哪一天没有了大项目充门面,他会“死”的很难看。
更何况,大项目也不是凭空冒出来的。
渠道代理商的数量越多,项目信息也就越多,渠道代理商的质量越高,对应的项目质量也就越高,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为此,张伟计划将赶在Q2结束之前,在广东完成两场渠道招募大会,一场就在广州本地,另一场计划安排在深圳。
他最近的所有精力也将全部花费在这个目标上,这才是渠道销售的“正业”。
当然,张伟才不会去做“扫楼”,这种挨个商务楼陌生拜访的事情,不仅累的要死,而且还没什么效率和质量,一般都是忽悠刚入行的新人干的事,锻炼的目的大过于客户开发。
张伟有着自己的一套方法,说白了就是通过已有圈子进行辐射,然后拉人头,就跟传销差不多。
朋友介绍的,往往最容易相互信任,如果再动之以利,晓之以利,那往往很容易就相互成为了朋友。
就像当初他刚从徐铿手上接过东区的时候,先和接手的这些友迈老代理商成为朋友,然后再通过他们了解、认识扎根各地市、各行业的分销商或者集成商。
这么不断的融圈之后,基本上就会形成一个较为松散的渠道网络,之后便是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经理,分类筛选,重点培养。
当最后层次分明,等级清晰的一张渠道大网形成后,基本上就可以躺在床上收单了。
https://xianzhe.cc/book/61146/26660044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