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郑重地点了点头。
如今想起来,父亲是十分正确的,自己确实没有力挽狂澜的才能。但他已经问心无愧了,因为他按照父亲的要求好好努力过了。但是有一点他十分清楚,即使自己再怎么努力,他也无法拥有父亲那样的经天纬地之才。
这时,几位参军来到了将军身后,将军回头望着这些人——这些人多半是父亲生前朋友们的后代,如今自己也与他们成为了同僚。想起父辈们叱咤风云的一生,作为他们的儿孙,如今却沦落至此,眼看要国破家亡,要他们坐以待毙是绝不可能的。
“为今之计,我们可以死守绵竹关,待大将军从剑门关前来增援,我们里应外合,定能击破敌军。”其中一人说道。
另一人表示赞同:“不错,绵竹关城高粮足,后方又有成都支援,敌军长途奔袭,蜀道艰险,运粮不便,必定不能长久。”
其余几人虽未明确表态,但是面上的神情非常明显的赞同前面两位的意见。确实,无论从什么角度看固守待援都是最好的办法。大家都在等着他这个统帅做出最后的决断。
他还在犹豫,因为有一点他想不明白。敌军是如此的强大,若是不利用蜀道的艰险,根本无法抵御,而父亲如此明智,不会不明白这一点。即使每次都无功而返,他生前为什么又要一而再,再而三的到敌人的地盘征讨敌军呢?
看着兵临城下的敌军,将军忽然想通了,因为如果不去进攻敌人,敌人就会来进攻我们,而敌人一旦进攻,就会是今天的结果——灭国的边缘。父亲正是用了这样以攻为守的方式,使得国家苟延残喘了数十年。他知道敌方的统帅十分精明,难以应付;他也知道对方的军队的数量数倍于己,并且训练有素。但是,他还是宣布了最后的决定:“全军出关迎敌。”
很多人震惊于他的决定,很多人不解他的决定,但是依然有人愿意跟随他,踏上那条终究无法回来的路。
将军看着随自己出关的将士,他清楚,很多女人今天将会因为自己的这个决定失去丈夫,很多年幼的孩子会失去父亲,很多可怜的老人又会失去自己的儿子。他抬头望天,长叹一声,但是,没办法,这,就是战争啊。
这一刻,将军的心中却无比平静,仿佛早就预料到了自己的结局,他只是按照命运的剧本演完这最后一出罢了。他想起了父亲临终前告诫自己的话:
夫君子之行也,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诫子书》汉.诸葛亮
https://xianzhe.cc/book/59304/19535724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