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下去”,这外在的压力和内在的意愿成为了四方电子管厂改革的强劲动力。
经过厂里的极力争取,市里在前几天终于同意了四方电子管厂的改革请求,主要是要求在管理上放权、财务相对独立,总结起来也就是五条:
第一,支持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走市场化道路;
第二,从厂长起,带头取消官本位和国企的等级制度,逐步向职业经理人过度;
第三,缩减开会时间,让厂长把主要精力放在企业改革和发展上;
第四,出国审批时,市里要提供便利,同时鼓励企业领导人出国考察,到国外现场去看先进技术,理解技术的发展,了解市场动态(此时厂级领导一年只能出国一次);
第五,落实厂长负责制,副手由企业自己选定,只有厂长和书记由市里直管。
基于现在的国情,四方迈出改革的这一步不可谓之不大。
尤其是在后续改革过程中,许多改革措施成为了先驱,走过了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四方电子管厂内部各个分厂单位的盈利能力各有不同,这又该怎么解决问题了?
改革是为了生存和发展,为此需要调整产品结构,而调整的关键就是在重新整合有限的资源,发展新产品和新产业。
几千人的大厂是个庞然大物,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因此从总厂层次上解决企业的整体发展就比较困难。
于是,罗守武打算采取余子贤的建议,让各个下属单位自行去找项目。
这其实是一个不得已而为之方法与策略。
如果不放开各单位的权限,那么总厂就需要一直需要为之负责,在单位出现严重亏损的时候,你很难去解散他,因为总会有人就此闹事,就像这次的“讨薪事件”的事情会层出不穷,甚至更为严重的对峙事件、流血事件。
当然一个单位能够找到自己合适的项目,并且能够自己养活自己,那么总厂就会支持他,如果一个单位因为自己找不到或者长时间不找成功的项目而持续亏损,那么解散它就顺理成章了,职工对总厂也少了许多怨言和直接的矛盾……
为了避免盲目投资产生更大的亏损或者各行其是带来的混乱,各个下属单位再有新的项目的时候需要走申报的程序……
之前,四方电子管厂已经迈出去了一步:成立四方半导体厂,并以此为主体,参与合资厂的建设。至于剩下的其他分厂、车间,才是此次罗守武鉴定改革的目标。
等这次会议结束后,总厂会下发正式的改革文件,各个分厂下属单位就可以自行寻找潜在的各种可能合作项目。
此次的改革文件的正式出台,将预示着四方电子管厂实施有史以来最大的改革,一举“打破大板块,分灶吃饭”的局面,使各个单位直接面对市场,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改革路的开始!
当然,具体在二级单位怎么进行有效的资源分配,确保改革工作平稳推进,这又是罗守武头疼的问题了。
不过这个和余子贤没有什么太大的直接牵连了,他耽搁的太久了。
https://xianzhe.cc/book/59199/19445956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