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冯鼎璋真的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儿子的判断是对的,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宁可放弃大同也要保住宣府。但是现在颖国公被围在大同,还亲自写了求救信,这个时候要是自己和皇帝说可以放弃大同,确实不太合适。
就在冯鼎璋还在思索对策的时候,兵部尚书宋永年站出来说道:“启禀陛下,微臣以为,如今局势已经不容乐观,不仅大同城危在旦夕,若朝堂应对不当,只怕整个北境都有崩溃的危险。微臣建议,听从镇北将军的建议,坚守宣府,以确保京城的安全。”
宋永年这个时候站出来力挺冯瀚远,很明显就是要把反对者的矛头吸引过来。他心里明白冯瀚远是对的,但是有些话从冯鼎璋嘴里说出来怕是不合适。果不其然,宋永年话音刚落,陈渊就跳了出来,说道:“宋大人的意思,是要把大同拱手相让了?”
“陈尚书此言差矣,”宋永年说道,“老夫的意思是,如今北境局势,我大周明显处于极其被动的境地,这时候宣府万不可有失,否则京城立马就是大险之势。”
陈渊怒道:“说来说去,宋大人心里只有宣府,全然没把大同的处境放在心上。”
宋永远从怀中拿出一本奏章说道:“兵部已经拟好援救大同的方案,请陛下过目。”旁边的太监赶忙将奏章拿过来送到了皇帝的龙案之上。
宋永远又解释道:“兵部意见是从朔州、忻州等地抽调兵力,同时从洛阳、晋阳调重兵向大同方向集结。”
皇帝翻看了一会,开口问道:“依兵部推算,这些援兵到位需要多久?”
“回陛下,晋阳与洛阳的援军距离较远,而且之前朝廷没有一点准备,怕是至少要一个月左右。”宋永远说道。
“一个月,”皇帝缓缓说道,“爱卿以为,大同城能否坚守一个月呢?”
宋永远正色道:“启禀陛下,依微臣判断,大同有守军五万,城防坚固,军粮储备尚可支撑三个月,只要部署得当,坚守一个月没有问题。”
皇帝听罢没有说话,像是在思考什么事情。
这时候魏御史站出来说道:“启禀陛下,要论起兵事城防,微臣自问没有宋尚书熟悉。只是微臣有一事不明,依宋尚书所言,大同城此时应当暂无危险才对,为何颖国公会如此焦急,仿佛大同城朝不保夕一般?难道是颖国公久不上战场,在城头之上被北俞的气势吓破了胆,致使判断还没有远在京城的宋尚书准确?微臣实在是想不通,还请宋大人为在下解惑。”
皇帝没有说话,只是盯着宋永远看。
宋永远说道:“启禀陛下,微臣虽然没有亲临大同城头,也可想而知大同城下的状况。北俞此番突然围城,显然是预谋已久。既然北俞出手,鞑靼断没有在一旁观望的道理。依微臣判断,鞑靼自然是等着朝廷从宣府调兵支援大同,到时候他们或趁虚而入进攻宣府,或在途中埋伏阻我援军。而为了引诱宣府援军,佯攻大同必然会声势浩大,颖国公一时不查也是情有可原。”
此言一出,刚才安静的朝堂又乱了起来。那姓王的御史又站出来说道:“启禀陛下,这些都是宋大人自己的臆测。若宋大人判断有误,到时候不仅大同保不住,颖国公也定然战死沙场。陛下,颖国公为我大周立下过汗马功劳,若陛下此时将他如弃子一般置之不理,岂不是叫天下人寒心?”
https://xianzhe.cc/book/58253/18593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