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室传承的闹剧就此过去,该做的事还得做。
首位便是先皇大葬,以及他的身后事。
先皇李德旺登基虽然不到一年,却是励精图治,为国家发展殚精竭虑,一改过去朝堂上下靡靡之风,将西夏国势迎头拉起,政绩可谓十分亮眼。
若非此前蒙古大军来袭……
因此盖棺定论,众臣议定,为其定谥号为“献”,也就是夏献宗。
周念通听得“献”字,不由自主便想起了三国那个身不由己的汉代末帝汉献帝,眉头不禁皱起。
刚要发难质疑,亏得有饱学之士提醒,方知这“献”字乃是美谥,根据《谥法》,博闻多能为献;惠而内德为献;智哲有圣为献;聪明睿智为献。
亏他这小白一直以为汉献帝得了“献”这个谥号,是在讽刺他这末代皇帝守不住基业,将汉朝祖上传下来的江山双手“献”给曹家来着……
(话说笔者当初也是这么以为的,这样的小白不光是我一个吧?)
定了谥号,再按照西夏皇帝规格安排入葬事宜,其他各司各业也有对应的专业人士处理,李莫愁总算是松了口气。
不得不说,之前一股脑赦免所有参与宫变的朝臣,憋屈是憋屈了些,但效果也确实杠杠的!
毕竟这批人乃是朝堂老手,算得上一国精英了。
此前宫变之中这些人俱都参与,按国法起码也是个斩立决的下场,说不定还得族诛!
虽然说法不责众,但摄政的大长公主李莫愁毕竟是个年纪轻轻的少女,谁能保证这个小女子会不会受不得气,一时脑子发热,先都弄死再说
因此被赦免后,这些人大松一口气之余,仍是有些惴惴不安,唯恐被抓到什么把柄,工作起来堪称敬业,竟有了些许后世“996”的精神。
有他们归位处理朝政,竟是很快便帮助李莫愁与新皇李明,将原本一团乱麻的诸多问题尽数解决,朝政也都梳理得井井有条,叫人挑不出错处。
剩下最紧要的事就是尚且包围着中兴府的蒙古西路军了。
此前周念通与李莫愁赶来时,蒙古大军正在加紧攻打中兴城,险些便要被他们破了城去,好在周念通一嗓子喝退了大军,到现在也有两三天过去,蒙古大军却是偃旗息鼓,并未再次发动进攻。
老实说这很诡异,军事作战讲究一鼓作气,当日蒙古军几乎就要成功攻破中兴城了,就算周念通那一嗓子确实挺吓人,惊到对面领军之人先撤兵观望一下;
可也没理由观望两三天都不再出兵的啊?
周念通敢肯定,蒙古那边此前与他们约定七年不得南下,心里肯定不会甘心,想尽办法要找漏洞,还要试图找出对付他这绊脚石的办法。
那蒙古大军统帅孛鲁,所谓不听军令的说法只是个幌子,绝对是得到草原上蒙古王廷暗中命令,倒不是为了专门给他周某人添堵,而是为了“大业”一时顶个罪名罢了。
只是周某人倒是挺好奇,就那帮粗鲁的蒙古人,究竟能想出什么办法呢?
西夏这边自然不知道草原上发生的事儿。
那蒙古军按兵不动,虽说是给了更多时间喘息,但是却也叫西夏君臣上下,甚至百姓俱都人心惶惶,如同一支悬在头上的达克摩斯之剑一般。
https://xianzhe.cc/book/56153/27419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