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的女人们在枣树下闲话了几句看着天色就去准备晚食了。
要说穿越古代最不能适应的一方面就是没有电,这个时节,不趁着日光还在的时候吃饭,就只能点着昏黄的油灯忙活了。
珍惜这点儿光亮,申时末(17:00)就要出手准备了,做完,正好赶在日落前吃完,还能留出一刻钟闲话。
这饭食还没做得,李家四位小郎就你追我赶的回来了,在前面医堂先给他们的祖父、阿耶、叔父见过礼了,又在后面院子里团团给祖母、阿娘、叔母、姑姑见礼。
这行为一直就让二嫂很是感慨,觉得读书识字知礼对人实在是很有好处,不像过去傻玩的小子样了,恍惚间就长大了似的。
只是今日四小只却是见完礼后没有逗弄小露珠儿,有些与往日不同。
往日因他们兄弟之间年龄差距不算特别大,又是自幼形影不离的长大,除了李大郎还能靠武力压制一下他们,自是谁也不服谁的。
也就近来露珠儿被李三娘带到李家来住,都欣喜有这么个白嫩可爱还是稚龄的幼妹,每日下学归来都要你牵我抱的亲香一会儿,前几日才八岁的李四郎还说要教露珠儿读书。
今日的与众不同之处,是他们兄弟四人见完礼之后没像往常那样子逗弄露珠儿,却是赶紧往自己屋子躲去,甚至感觉有些躲闪李母的目光。
看着这样的侄子们,李三娘对着李母挤眉弄眼,嘴角浮起又强自按下,在李母耳边悄悄说道:“阿娘,侄子们怕不是闯了祸,怕你责骂呢。”
“多大的人儿了,自己都当了几年阿娘了,还和你侄子们作怪。”李母面对李三娘的悄悄话,伸出食指装模作样的点了一下李三娘的额头。
李三娘为了让李母点的到,还作势低了低头。
过了半晌儿,四小只已换下上月端午节做的书生袍,穿着方便行动的短褐出来,大的三个自去后院,团结协作汲水挑桶把厨房的两个大水缸装满。
还小的李四郎因身量还没长起来,挑不动盛满的水桶,只好在一旁带着露珠儿给兄弟们拍手叫好鼓劲儿。
四小只挑满两缸水没一会儿,李父和李二兄正好送完两个小伙计,上完门板回到正堂。
李父看了看天,对大郎说:“先不等你阿耶了,摆饭。天儿逐渐热了起来,把桌子摆在院子里吧,还能有点儿风,凉爽些。”
李家这十来口吃完饭,正每人一碗绿豆汤在院子里乘凉呢,李家大兄终于归家了。
李大郎和李二郎,赶紧一个给其父舀水洗头脸,一个递巾子擦水珠的,好不殷勤。
剩下李三郎、李四郎、小露珠儿,也排排站,对着他们伯父见礼。
李大兄只对着露珠笑了笑,对着李三郎、李四郎拍了头,只对着自己的儿子点了点头。
当下一家子兄弟就算不是亲生的,堂表兄弟也是很亲近的,更别说李家这种未分家一直和父母同住的了。
虽然李大兄的情况有些特殊,但家里的孩子们可没这个分别,盖因李父李母言传身教,家里才和睦少龃龉。
李大兄是李母和前夫孙大头生的孩子,孙大头原是边关士兵,因是边民,祖上有北狄血统,从小生的高大,入了行伍,机缘巧合下救了上官,跟着到了长安城,娶了李母,后来又跟着上官回边关驱逐突厥,为救袍泽不幸身亡。
因着这份情在,李大兄虽是从小在李家长大的,但确是从小去那上官家跟着孙大头的袍泽习武的。成年后,靠着这份情,加上自身武力值可以,进了金吾卫,平日除了守着金光门的同时也要日夜巡查警戒京城的。
这时李大嫂已经把锅里提前给预留出来的饭食摆上桌子了。
大家等着李大兄吃完了饭,李二兄给交代了下今日白天的事儿,李大兄喝了一口绿豆汤,甜蜜软糯的口感瞬间征服了味蕾,他享受的又喝了一口才对着李父说道:“阿耶,儿已跟人换了班,明日儿能同去。”
李父点点头,表示知晓了。
看大家差不多喝完手里的绿豆汤,李父站起来,对着李二兄嘱咐道:“夜里有雨,把晾晒的草药收回厢房。”说完便先回了房。
https://xianzhe.cc/book/54949/27184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