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实际的政务决策中枢机构是政事堂,挂有同中书门下三品的称为宰相,可入堂议事。
而形式上,国家权利是通过皇帝诏令形式执行。大体上来说,中书主起草诏令,门下主审议诏令,中书令或由皇帝处领旨,或将宰相相议决之事,交由中书舍人起草诏令。
而中书舍人六员,在起草诏令的过程中,可以相互商量,并允许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为五花判事。
这些中书舍人就是中央起草红头文件的人。
皇帝的意图,得经过宰相们决议通过,才会交给中书舍人草诏,中书舍人草诏后交给门下审议后,才能正式下诏,交由尚书省执行。
这种制度下,皇权其实是受到限制的,如果是强势如太宗的皇帝,那么自然可以让政事堂领会通过自己的意图,但如李治刚上任这几年,由于政事堂是顾命大臣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元老为相,因此李治的话其实在宰相那里并没多大用,经常会被长孙他们驳回。
而连宰相那都通不过,又哪有机会草拟为诏书并通过门下审议呢。
没有经过这一套程序,那么皇帝的旨意其实就是没有正式法律效力的中旨,下面人遵守也行,不遵守也行。
几位中书舍人不想给皇帝草这诏书,觉得不符合制度。
关键时候,还是中书令李绩开口了。
“陛下并没有说要给代王开府,更没说出阁,现在只不过是给他安排一个王友。其实这个王友大家也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不过是陛下给玉米监李逍的一个兼职,算是对他的一个嘉奖赏赐而已,跟开不开府没什么关系,更不会涉及什么制度之类的。”
李绩这话的意思是大家给皇帝一个面子,反正不过是一个虚职兼官而已,皇帝喜欢李逍,那就让他给李逍兼个职,反正李逍本阶早就已经提到五品的朝散大夫了,兼个职不过是多领点俸禄而已,又不管什么实事。
皇帝的面子中书舍人们还可以不给,但太傅李绩的面子大家得给,毕竟李绩可是中书舍人们的正经顶头上司。
他们平时草拟的诏书,最后可是还得交到中书侍郎润色,然后中书侍郎最后又要交给中书令把关的。
若是中书令每次挑他们点刺,那他们以后根本别想继续呆在中书省干活了。
于是乎,六位中书舍人回去后,迅速根据皇帝的旨意草拟好了一份诏书,中书侍郎李道宗刚回朝没多久,这位跟李绩并称为贞观后期三大名将之一的宗室郡王,只看了一遍,然后就一字不改的递给了李绩。
李绩随便修改了一二处用词,然后就让中书舍人抄好后送给皇帝。
皇帝李治一看自己的意图得到中书省的领会,很满意的画了个敕,然后又传下来。
诏令再送到门下省,因为这事情是在政事堂商议通过了的,门下高官官侍中和黄门侍郎那都没意见,自然也是顺利通过。
然后,一大早,天使来到胜业坊。
李逍还侧身伏在妻子的肚皮上,在听着媳妇肚里的动静,他能听到里面扑通扑通的孩子心跳声,偶尔还能听到小家伙在里面折腾的动静。
“折腾的这么欢,肯定是个带把的。”
婉娘就盼着有个儿子,毕竟这是头胎。听到丈夫的话,一脸的幸福。
“阿郎,有天使前来宣旨,请阿郎出来接旨。”
李逍带家一家人摆香案,迎接圣旨。
如今的李家已经不是当初那个时候了,圣旨都是接了好多封的,并没有什么惊慌激动之举,一切有条不紊,没有丝毫差错。
圣旨宣完,李逍多了一个兼职。
玉米监正之外,又成了代王友。本职玉米监正,从六品下,兼职代王友,从五品下,本阶也是从五品下的朝散代夫。
除了多领点兼职俸禄外,其实新兼职没半点职事,毕竟那位代王殿下才三岁,还未出阁呢,李逍也不可能跑到后宫去陪侍规讽。
李逍收下圣旨,给那位传旨的宦官送上了两片金叶子,又送了一小瓶香水,不管人家在宫里红不红,总是宫里当差的,不能得罪了。
连同一起来的几人,李逍也每人送了点礼物,让众人都对李逍称赞不已。
人走后,李逍回到屋里,看着圣旨,不由的皱眉。
看来武氏是真不打算放过他了,转眼间都给他弄成代王友了,这下算是彻底成了李弘的班底了。
他都没想站队,可被武氏直接替他站好了。
https://xianzhe.cc/book/5062/1349630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