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氏及应玚举杯饮尽。
应玚年方十九,尚未加冠,但中了院士,被应珣特许可以饮酒。
其弟应璩年才六岁,也热切地举杯响应,不过杯中乃是蜜水。
应家家规极严,讲究食不言、寝不语。
无声无息地用完晚宴,应珣才带着应玚来到书房,父子进行了一番对话。
应珣对儿子是满意的,但脸上并不表露出来,他担任中书侍郎,典掌机要,深知这一职位的敏感和重要,一改世家公子的派头,变得十分低调。
应家乃是汝南望族。
应顺,汉和帝时为河南尹、将作大匠;生十子,中子应叠官至江夏太守;应叠之子应郴官至武陵太守。应郴之子应奉富有传奇色彩,“过目不忘”、“五行俱下”两个成语就出自应奉。
应氏开枝散叶,遍布汝南。
应奉官至司隶校尉。
应奉二子,长子应劭,次子应珣。
应劭现任礼部尚书。这次院试主考官就是应劭。判卷采取糊名制,很难舞弊,而且应劭并不亲自参与判卷。他看到侄子高中会元,也有些惊讶。
应劭投奔刘备较早,在当时人才匮乏的刘备队伍中很受重用。
<bB/> 现在刘备威加海内,再有名士投奔,也只能处于应劭之后了。
应氏家族兼有军政,应劭、应珣之外,还有应劭族侄应举任郎将,执掌奋武军。
应氏在炎汉中属于比较顶尖的家族之一。
从应氏势力也可以看出,炎汉政治体系的中上层大多出身于贵族、门阀,出身下层的人才主要在军中效力,如关羽、刘猛、沐并、田豫等。刘备想要润物细无声地提拔中小地主、平民,打压士族大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应珣道:“十日后殿试,由陛下当庭出题,或问以时势、军略、经济之道,汝当持论中正,力求务实,不可故作惊人之语。”
应玚略有些诧异,问道:“小子谨遵大人之言。不过尚有一事请问大人,陛下当庭出题,莫非要亲自判卷?”
刘备出题,如果让别人来判,可能无法彻底领会刘备的意图。但如果刘备自己判卷,足足二百份卷子,却要看到何时?
应珣道:“陛下足智多谋,自有办法,汝不必操心此事。院试前十名,郑浑、诸葛亮、步骘等人都是劲敌,这几天汝要小心准备,且不可掉以轻心。”
应玚自信地道:“大人放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https://xianzhe.cc/book/50371/15327715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