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马已经摆明,接下来的阶段自然是:将军!
王佑在听到自己身世之初确实有过片刻惊愕,但是很快就恢复了正常。毕竟在此之前,因为邱婶之死,他心里已经有了一丝疑惑,总觉得此事有自己有关。直到刘威扬当众宣布,他脑海里所有迷惘瞬间清晰。他相信刘威扬说得是真的,也知道不管自己怎么做,结果都是死路一条。哪怕是亲手弑父,也无助于改变这个结果。要想改变命运,必须主动出击,乃至动用那张牌也在所不惜。
事实上贪狼不止派人联络了王景,也同样派人联络了王佑。而联络王佑之人并非外来使者,而是枭卫中人。此人平日里少言寡语,乃至王佑对他的印象也不深,只知其武艺颇为了得,做事也极为得力,却不曾想他居然也是贪狼部下。更没想到,那名密使向自己讲述了贪狼的用心、合作条件以及方法之后,二话不说服毒自尽,死的极为安详没有片刻犹豫。哪怕是枭卫特训的死士,自尽时也不如这名密使从容。
也是在那时开始,王佑才知道贪狼的力量居然如此强大,乃至已经到了百足之虫无孔不入的地步。就连大燕的内卫机构都被其渗透的千疮百孔,焉知其他地方还有多少贪狼的手下?也就是从那时开始,王佑真正意识到贪狼的可怕。
不过那时的王佑最多是把贪狼当成潜在对手加可资利用的对象,并没想过真的要利用他的力量谋反。乃至考虑过有朝一日自己真的登基,又该怎样清除这些贪狼爪牙,以大燕庞大的国力为凭仗,和贪狼好好过几次招。直到看倒刘威扬对杨陌的态度,乃至夜探落魂岭之后,他才下定决心,要给自己留一条备选。
对耿中宵的安排,其实也就是一个备用后招,不一定真的发挥作用。乃至耿中宵到了最后阶段,到底会选择哪一边他也吃不准。只不过眼下这种形势一如两人短兵相搏,斗的就是一口气。官兵实际也不知道谁说得是真的,只要表现得像真的就足够。事实证明,自己赌对了。
虽然这些官兵并没有开口,可是这种不开口本身就是一种态度。按说自己以这种语气和皇帝说话,早该有忠勇武将出面,斩下自己的头颅。既然没人做这种事,就证明刘威扬对于军队的控制力已经大不如前,是以他才在最后时刻及时提出要求:请诛杨陌!
作为枭卫统领,王佑对于人的想法心思极为了解。如果一开始就喊出谋反的话,大部分士兵未必肯听从。毕竟能被刘威扬选择的,忠诚度相对比一般士兵更高,让他们公开挑起反旗没那么容易。再说,自己是要做皇帝不是要做匪首,以谋大逆方式成为帝王就等于开了个坏头。日后兵强马壮的部下便能有样学样,把自己赶下龙椅。大义名分东西直面刀剑时没什么意义,可是很多时候大义名分却能成为把握刀剑的手,绝不能旁落于他人。
是以他采取的乃是循序渐进之法,士兵们对于清君侧的心理压力总是小些,不容易发生抵触。而且诛杀奸佞也不算什么错处,一切还有得挽回。若是刘威扬死命护着杨陌,也可以说他被妖人迷了心智,再行动武总有借口。若是刘威扬丢卒保车,自己也能先杀了杨陌绝后患,再把刘威扬护送回天京让他当太上皇自己直接夺取大位。到了那时候就算刘威扬想要诛杀自己,也没有可用的武力,自己一样可以坐稳龙椅。
在他喊出那声诛杀杨陌的口号之后,又接连发出三声长啸。听上去乃是军中武人为了壮自己声威发出的呐喊,实际上却是个暗号。这个暗号乃是那名密使告诉王佑的,乃是贪狼召集部下的秘密信号。只要王佑发出这个信号,贪狼部下必须做出回应。而这个信号代表的含义就是合作达成,当王佑发出这个信号之后,就会得到来自贪狼的全力相助,日后也要按照贪狼要求给予报酬。
王佑其实不能确定现场有没有贪狼部下,他只是想要试试,看看贪狼的手是否如自己想象中伸得那么长。可是没想到,就在他这三声长啸发出之后,落魂岭上变故陡生。禁军、枭卫中都有人扯开喉咙发出同样的啸声回应,初看上去起码也有两百人以上。
在他们发出啸声后便开口大喝道:“清君侧!诛杨陌!”边说边向前走。
此时岭上数百官兵,他们占了超过两成。群龙无首之时,有这么多人同时发出一个声音,其他人自然会受到影响。哪怕是受过严格训练的士兵,这种时候也免不了从众心理。再说响应王佑的军士中,有不少本就是军将。兵随将令草随风,自己的上司都喊出这种口号,麾下士兵自然下意识地跟着喊。一而十十而百,当身边人都这么喊的时候,少数不想开口的为求自保或是为了让自己不那么与众不同,就也只好附和。
滚滚声浪汇成一股洪流,原本站在刘威扬身侧的士兵,渐渐开始向对面靠拢,真正守在刘威扬身前的兵士已然寥寥无几。刘威扬的面色微变,猛地拔出佩剑怒喝道:“尔等莫非想要谋反?朕告诉你们,杨陌是朕的儿子宸瑞,是你们的储君,更是未来大燕的皇帝。你们身为大燕的兵士,难道要对你们的帝王以白刃相向?”
王佑则昂声回应:“父皇已被墨门子弟杨陌以妖术迷惑了心智,只要杀了妖人,父皇就能恢复如初。到时候不管何等严苛的惩罚,都有某一人承担!”
刘威扬催马向前:“好啊!既然你们想要如此,那就让朕看看你们的胆魄!谁有胆子与我交战?谁又敢用兵器,攻击你们的国君?”
杨陌却在此时一拉刘威扬的马缰,朝他摇摇头:“父亲不必如此,这件事由孩儿解决。看我的手段就好。”
https://xianzhe.cc/book/4793/1232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