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尚书,这不妥吧.虽然他们的确很优秀,但施政应当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每个地方的情况都不一样,适合禹州的政令,或许离开禹州就会水土不服,这要是照搬原本的经验,说不定会起到适得其反的结果。”</P>
“此事,还是从长计议比较好.”</P>
“呵”</P>
陆晨很是微妙地笑了笑。</P>
“周侍郎,你莫不是忘了,方玉他们在从政之前,个个都是玄武卫的优秀将领,他们比谁都清楚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的道理,他们能从无到有地治理一方,怎么可能会缺乏随机应变的能力?你以为他们是那些抱守残缺的庸官么?”</P>
顿了一下,他又道:“本官相信他们定能如治理两州各县一般,将各地治理得井井有条,让当地百姓过上好日子。”</P>
“当然,倘若周侍郎你不放心的话,本官可以为他们作保,倘若出了什么问题,本官全权负责,绝不逃避!”</P>
话音落下的瞬间,周鹤和陈平之不由得面色一滞。</P>
两人面面相觑,相对无言。</P>
陆晨都已经做到这等地步,甘愿赌上自己丰厚的政治资本给方玉等人作保,他们还能怎么办?</P>
但是要是不阻止,让那些明显是打着新政旗号,而且已经取得一定成效的“陆党”前往各省担任要职,长时间下去,他们士林还有安宁之日吗?</P>
看看如今的禹州和隋州什么情况!</P>
经过陆晨几次横扫,连隋王这样的顶级皇族都得夹着尾巴做人,更不用说其他人了。</P>
两州不仅原本的官场一片死寂,不少百年世家彻底消失,在方玉等人上台后,世家豪族更是哀嚎一片,彻底一蹶不振,如今完全没了声音,只有那些可有可无的平头百姓在歌功颂德,传唱盛世。</P>
这种恨不得天下大乱的异类要是分散到各省机要,上面又有陆晨这个大夏有史以来权势最重的异类撑腰,可想而知将会引出多大的乱子。</P>
他们虽然身在朝堂,但根基却不在司隶,倘若那些祸害调到他们老家,后院失火,后果简直不堪设想。</P>
不甘心之下,两人同时看向颜松,希望这位文官之首给他们争一争。</P>
然而,仅片刻,他们便大失所望地收回目光。</P>
这位文官集团的定海神针,还是一如既往的,除了一个让他们稍安勿躁的眼神以外,没有任何表态,稳如老狗,就好像世间没有任何事物能够在他心中留下一丝涟漪一般。</P>
在诡异的沉默下,这项决议毫无疑问地顺利通过。</P>
事实上,就算他们开口阻止,也没有任何意义,毕竟,这是陆晨的谏言。</P>
打从姜承婉亲政开始,陆晨的谏言就几乎没有不通过的。</P>
别问,问就是准奏。</P>
刘东阳等人虽然觉得有点过了,数十个代理县令,全都往上提,至少也是个知府、同知起步,如此大规模的人员变动,势必会造成不小的动荡。</P>
以他们万事求稳的习惯,就算方玉等人表现得再好,升迁之事也应该循序渐进才对。</P>
如果是其他人提出这种激进的谏言,他们指定站出来说几句,但.提议的人是陆晨,那就另说了。</P>
倒不是他们畏惧陆晨的权势,也不是跟陆晨私交颇厚,而是因为陆晨这个人,实在太邪门了。</P>
他每次令人费解的惊人之举,最后的结果往往出乎意料。</P>
在他们看来,陆晨既然这么有把握,应该有什么他们不理解的深层考虑在里面,既然如此,那就随他去好了,免得最后证明陆晨是对的,给他们啪啪一顿打脸。</P>
“既然如此,那就拟旨吧。”</P>
姜承婉很是果断地道:“除了升任两州知府的人选以外,即刻召集两州所有代理官员入京,吏部尽快拟定名册。”</P>
吏部左右侍郎心不甘情不愿地抬起手,朝姜承婉拱了拱:</P>
“微臣遵旨。”</P>
两人应下后,吴岳便继续汇报去年财政收支情况。</P>
奏疏很长,吴岳足足讲了半个时辰,才将大夏帝国财政详细情况讲完。</P>
总的来说,一切向好。</P>
不管姜承婉是出于什么考虑重用陆晨,陆晨掌权后回馈给她的政绩,显然已经足以证明她的选择是正确且英明的。</P>
财政情况汇报完,接下来要商讨的,便是围绕各部今年支出预算的议题。</P>
预算申报虽然早就提交到了户部和三阁,但无论大夏的财政状况有多好,都不可能申报多少就给多少。</P>
国库里的银子就那么多,这个部门多要一些,其他部门就要少要一些。</P>
这可是关乎今年各部能不能过上宽松日子的重头戏,因此当吴岳退下,姜承婉让众人畅所欲言的瞬间,不少朝臣都面色一凝,有的甚至下意识地朝陆晨的方向撇了一眼。</P>
他们都很清楚,虽然在预算方面,吴岳和三阁的大学士话语权最重,但陆晨的态度却不可忽视。</P>
甚至可以说,陆晨才是至关重要的一环。</P>
他要是不同意,就算吴岳和颜松都通过了,也没什么卵用。</P>
说不定陆晨要是有意将大半预算用在工部上,女帝也会同意。</P>
现在陆晨的话语权,就是这么离谱。</P>
https://xianzhe.cc/book/46557/27419709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