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骈的割据称雄使得江淮一带的藩镇人人自危,唯恐遭其吞并而不敢赴难京师。
而山东、河北、河南又不断发生兵变事件,乱世枭雄们互相兼并。
王铎审时度势,对兵变采取了姑息态度,只要他们肯赴难长安,不但可以免除兵变之罪,还可论功行赏、加官进爵。
于是关东(潼关以东)军阀纷纷赶往河中,形成长安东面的压力。
关西的兵变(如凤翔)同样被赦免,云集于凤翔,联合西川远征军,形成长安西面的压力。
大唐与黄齐政权的新一轮较量开始了。
【朱温降唐】
黄巢虽然占据了长安,但黄齐政权的实际控制范围实在小的可怜,其版图之内只有区区长安、同州、华州三地。
同州刺史正是朱温。虽然只是一个刺小小史,却控制着三分之一个“大齐”国。
黄河由西往东,过了同州之后折而往北,形成一个“几”字,所以同州东、南两面都临黄河。
在其南岸,是华州,而东岸则是大唐的河中地区。
而河中地区又是大唐关东集团军的集结地,镇守河中的是河中节度使王重荣,也是一员悍将。
由于孟楷嫉恨朱温,故意让朱温攻取同州,想借刀杀人,借王重荣之手除掉朱温。
朱温与王重荣,棋逢对手、将遇良才,都是有名的悍将,二人在黄河两岸展开了无数次激战,互有胜负,一时难分伯仲。
王铎二次挂帅之后,关东集团军不断增援河中,王重荣得到了资源补充,在争斗中逐渐占据了上风。
朱温也不断向后方求援,以便继续维持对王重荣的战略均势。
然而,一封又一封的告急文书飞入长安之后,就石沉大海,杳无音讯。长安方面不仅没有一兵、一粮的支援,甚至没有一字的回复。
同州即将弹尽粮绝。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河中王重荣又迎来了一批军事物资,整整三十只大船的粮食!
朱温探得消息,亲率一千余人,在夏阳渡口设伏,成功拦截了运粮船队。就在他转移辎重的时候,王重荣派来战船前来救援。
“我得不到的,你也别想得到!”朱温下令,把运粮船凿沉。三十船的粮食立刻消失在滚滚的黄河水中。
王重荣闻讯大怒,亲率本部三万精兵,汇合部分关东集团军,渡过黄河,把同州围了个水泄不通。
“你浪费我的粮食,我就浪费了你!”
夺粮事件不但没有为同州解决资源危机,反而成为了关东集团军的突破口,王重荣摆出了大决战的姿态,要一举拿下同州。
同州若丢,黄齐政权就失去了三分之一的领土,并且长安的东北面门户顿开,再也无险可守。
同州危急,长安危急,“大齐”危急!
朱温又发出一道十万火急的求援信。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朱温总共给长安方面发出了十道求援奏章,却无一回复。
原因很简单,孟楷给扣住了。
大唐的朝廷里有个田令孜,黄齐政权的朝廷里有个孟楷。
当时,外来的奏章要先经过孟楷,然后才送达黄巢手中。而孟楷处心积虑地想要害死朱温,于是故意隐瞒同州军情。
黄巢根本不知道同州朱温在跟河中地区的关东联军打仗。在孟楷的操纵下,黄齐政权的目光全被吸引到了京西。尚让亲自带队组织反攻,结果失了天时,天降大雪,恶劣的天气导致尚让所部非战斗减员高达30%(雨雪盈尺,甚寒,贼兵冻死者十二三)。
城外是里三层外三层的唐军,还有那个气得咬牙跺脚、发誓要把自己千刀万剐的王重荣。同州的朱温,绝望了。
朱温也是幸运的,因为围城部队的监军宦官是杨复光。
【谈判专家杨复光】
在战事不明朗的时刻,宦官杨复光及时出手,策反了周岌、秦宗权,把误入歧途的忠武军重新拉回到正义阵营,整编“忠武八都”,一举夺回邓州,并一路追杀朱温,把朱温赶回长安。
现在,王重荣把同州朱温团团围住,眼看就是一场攻城恶战。关键时刻,杨复光再次挺身而出,及时叫停了攻城计划。
王重荣余怒未消,在杨复光面前大骂朱温下三滥,“粮食带不走,就沉进黄河,白白浪费掉,太下三滥了!”
杨复光静静地听着,任由王重荣谩骂发泄。
等王重荣骂累了,杨复光缓缓问道:“那你打算怎么办?”
“怎么办?办了他!你以为我会傻到强攻同州城?不会——同州弹尽粮绝,我在城外围而不攻,不出一个月,就能活活困死他。拿下同州,挥师西进,杀进长安,砍下黄巢的狗头,立下不世之功。”
https://xianzhe.cc/book/46154/14555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