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什么事情,从别人的口舌之中听到一点风声,就大喊大叫,聚众闹事,你们也配出来非议朝廷的政策和陛下的决策?”
“说本将军胆大妄为?恐怕你们才是吧,目无法纪,张口闭口就是陛下如何,朝廷如何!”
“你们读了这么多书,难道不知太祖皇帝所立之生员士子不得议政的之律法制度?”
这可把这几个年轻的士子给唬住了,没想到这个只会喊打喊杀,在他们眼中毫无文化的匹夫,居然还知道太祖立下的制度律法。
李三才看到他们露出惊愕的表情,嘴角微微上扬,冷笑了起来。
他自然是不知道的,但是他背后的朱皇帝知道啊,朱由校办事从来都是要规划好的。
他既然已经猜想到了官绅士族会反抗闹事,就不可能把这些最容易受到鼓动的年轻读书人们给忽略掉。
实际上大明朝的武将,许多连律法制度的内容根本就是一窍不通,这也是他们屡屡斗不过文官的原因。
战争时期还好一点,皇帝和朝廷需要倚仗武将们领兵练兵,依靠他们去打胜仗,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
武将们也能通过足够的兵权,去维护自身的地位,谋取更大的利益和创造更大的价值。
可一旦到了和平时期,内外无战事时,文官们就不会忍受这些匹夫泥腿子与他们平起平坐,甚至凌驾于他们之上了。
而就是因为这种原因,才会导致武将为求自保而养寇自重,甚至生出军阀割据的心理,暗中和朝廷叫板,阳奉阴违。
所以任何事情,都不是简单的能从表面就可以看出来的,任何制度的改变以及规划,以及各方势力的斗争磨合,归根结底都是利益在催动作祟。
就像是三党官员,为了保持他们沿海利益集团的利益,不被江南官绅士族给吞并压制,他们可以毫不犹豫的和魏忠贤联合起来,疯狂打压排挤东林党人。
朱由校这么大刀阔斧的改革变制,处心积虑的掌控军队抄家,也是在提升皇权的威慑力,能让自己在以后可以轻松面对任何的局势变化。
朱由校隔着数千里之地也是操碎了心,为了这追缴赋税钱粮的事能够顺利进行。
他事无巨细的,将所有的事情全部安排规定妥当了,只需要他们去照办即可。
而正如这些读书人的看法一样,武将们在勾心斗角这方面,完全就是被文人们玩弄于鼓掌。
这样的局面和地位,一直到一个叫李成梁的人出现,才被打破,武将们才终于找到可以自保,可以不被文官迫害的方法。
如果朱由校给李之才的圣谕当中,没有提及生员士子不得议政之事,李之才还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回应这些人的质问了。
“你们如果还敢出来擅自非议,本将军就依照陛下的谕令,将你们的应试资格全部废除,终生不得参加科举!”
李之才颇为得意的大声说道,这种压着这些目中无人的读书人说话做事的感觉,实在是太舒服了,他感觉自己都有一点上瘾了。
https://xianzhe.cc/book/45806/14474978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