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十四年,大明对孟加拉湾区域的远征,一个没克制住,直接打西域去了,嗯,不是狭义上的西域,是广义上的西域。
虽然是远征,不过后勤粮草竟然跟上了。
主要是金戈集团军和蒸汽坦克的弹药、煤炭跟上了。
粮草什么的……
杨瑾直接来了个以战养战。
效果极好。
大明这边,只需要不断派人过去建立承宣布政使司,并且不断从朝鲜、中南半岛、本土调派兵力过去成立都司。
加强对当地的掌控。
这且不谈。
朱见济在大明本土施行的兵役制度,也终于推广开来,各地军屯军户改制后,很多人还是乐意继续当兵。
全军火器化的改革,在亲军二十六卫改制成为金戈集团军后,很快,按照广安帝朱见济的圣旨,除必要的部队外,金戈集团军只留下了十万人驻防京畿。
坦克二卫依然驻防京畿。
剩下的将近三十万的金戈集团军,分成了六个部分,分别驻防大明的几个地方军事重镇,加强对地方的掌控。
其中五万金戈集团军新在南京设立驻防基地,节制江浙、福建、江西和安徽数地的军事,五万金戈集团军在成都设立驻防基地,辐射四川、恭州、河套、哈密等地,五万金戈集团军进驻广州,负责两广、云南、贵州、雷州等地的地方军事节制,五万金戈集团军基地选址东北都司所在的地方,负责辽东、山东、东北的诸多军事节制,并兼支援朝鲜的要务。
重中之重,则是五万金戈集团军并坦克一卫剩下的坦克,到河南开封驻防,负责河北、河南、山西、陕西、湖北等地,并以拱卫京畿为第一要务。
还有五万金戈集团军则进驻驻乌兰巴托,负责整个关外除辽东和东北两大承宣布政使司以外所有辖境的防务。
朱见济把金戈集团军这么一分后,看起来中央的力量薄弱了,但其实反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军事节制和威慑。
其实朝臣有一些反对声音,尤其是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很多人觉得广安帝设计的这些驻防地不太合理。
尤其驻防了五万金戈集团军的乌兰巴托,距离京畿足足两千多里。
太远了。
尽管现在乌兰巴托有一个都司有一个承宣布政使司,也成了漠北的重镇之一,但确实太远了,不利于京畿对它的掌控。
不过朱见济并不在意。
官道都修好了,只要天气不是恶劣到极致,以大明当下的机动能力,完全可以对乌兰巴托快速增援,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工部会迅速启动京畿到乌兰巴托的铁路项目。
而且朱见济也有自己的想法。
乌兰巴托在后世属于蒙古国的首都,这是运输大队长的杰作,可那毕竟是我大明自古以来的领土,朱见济觉得有必要强化大明对外蒙的掌控,让它再无离开祖国怀抱的可能。
所以五万金戈集团军进驻乌兰巴托,是为了长远考虑,加强中国对北方边疆的掌控和文化影响。
而且这也是为远征罗斯公国做准备。
军事改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至少需要三到五年才会完全落实,虽然这些只是制度上的改变,但制度恰好是最难改变的。
而大明的军事改制,之所以能如此顺畅,是因为有一个强大的中央皇权。
且皇权之下还有强大的军事支撑。
足以让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反抗广安帝朱见济的改革。
这也是独裁带来的好处。
https://xianzhe.cc/book/45508/26868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