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跟老婆在电影院里一起观看了《恐怖游轮》,不得不说,被这部剧情惊艳的片子给深深的被吸引住了。”
“想了想,还是决定跟各位浅浅分享一下我的个人看法。”
“其实看过电影大家就会发现,整部片子始终处于一个循环的过程,但是为什么会这样,却没有任何解释。”
“而我在整理全片线索后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所有的循环实际上都是女主的幻想。”
“从码头集合开始,到再次回到家中,一切的一切,都是白倩文在精神世界拼凑出来的故事而已。”
“影片中唯一是现实的地方,可能就只有开车带孩子出行的那一段。”
“说出来这番话,大家可能不信,不过先不要急着质疑我,不知道你们注意没注意到影片中出现的时间特写。”
“片头显示,白倩文和陶伟约定在码头见面的时间是早上的8:30,但他们几人登上游轮之后,时间却是诡异的8:17,提前了些许,这时,白倩文的手表与船上的时钟的时间是一致的8:17,后面陶伟看自己的手表的时候,显示的却是11:30,而白倩文再次返回餐厅的时候,游轮上的时钟依然是8:17,也就是说,陶伟等人的时间是正常的,是流动的,8:30见面之后又过了3个小时,一行人才登上了游轮,但船上的时间和白倩文的时间却是永远的静止在8:17,由此,我们可以推断,这个时间是那场车祸的发生节点。”
“白倩文其实早就已经死了。”
“当然,一个时间上面的猜测并不足以支撑我的理论,还是得靠某些证据的加持才行。”
“在这艘游轮上面,众多的房间当中有一个比较特殊的,也就是那个镜子上写了“去剧场”三个字的房间,该房间的号码为237,而237刚好是白倩文家的门牌号。”
“除此之外,宴会厅内,有一个架子鼓,上面的图案和白倩文出车祸时,前来围观的鼓手的鼓面一模一样。”
“还有白倩文在一个房间不小心碰到那个跳针唱片,里面播放的音乐,和她之前开车经过时遇到的车队演奏是同一首歌。”
“甚至院子里面,孩子遗落的那个玩具,跟他们出行时坐的游艇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你以为这就完了?看到最后,我们都知道白倩文出车祸时,有个尸体躺在了地上,头部的左边面颊上流了不少血,而游轮上,被枪打中头顶的那个蒙面白倩文,也是左边头部受伤,两人甚至连血线痕迹都重合。”
“一个巧合可能是巧合,但当这么多的巧合集合在一起,就不再是巧合了。”
“另外,由于整部电影都是白倩文的幻想,所以很多看似存在BUG的情节都会变的合理起来。”
“突然变化的天气和突然出现的游轮,重复出现的小艇,甲板上越堆越多的尸体,上个循环留下来的血迹还在,但上上个循环留下来的血迹就会消失,这些看似漏洞百出的地方,实则在精神世界里都能找到逻辑。”
“总结一下吧,影片表面上是用周而复始的剧情推动悬疑惊悚的氛围,但核心,其实凸显的是母爱的伟大。”
“想挽留却留不住的这种绝望,能使人歇斯底里地努力,即使死了,灵魂都无法自拔,深陷其中!”
不愧是大导演。
格局上就是大。
夸起来别人的电影都那么不留余力。
看到这个文章后。
影迷们纷纷倒吸一口冷气瞠目结舌。
紧接着。
他们和白倩文一样。
也陷入到了循环当中。
不过是震惊的循环。
麻蛋的。
他们跟对方看的到底是一部电影么。
大家都是两个眼睛。
这差距也太大了吧。
之前看完片子。
他们就觉得这是个反转比较细腻惊艳且逻辑在线的循环悬疑小故事。
怎么人家段国章导演都聊到母爱了。
再瞅瞅这一个个有理有据的细节点。
尼玛!
不服都不行。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有时比人和狗都大。
他们的九年义务教育。
难道都他么是假的不成?
“这是部让我感觉自己是个废物的片子。”
“没看这篇文章前,我还能站着,看完,我直接跪了,这样复杂且逻辑在线的电影,至今没看见过第二部。”
“这部电影名字取错了,不该叫《恐怖游轮》,应该叫《没脑子的别来看我》。”
“哈哈,取的也不好,我感觉叫《我要将你的脑袋按到地上摩擦》更适合。”
“没有段导解惑,这部片子我估计只能理解个寂寞出来。”
“这说明什么,咱就是花了钱,也不一定能享受到内容。”
“心理阴影都干出来了,我就想看个电影,可这电影居然想烧了我的脑子。”
“不开玩笑了,言归正传,这部电影是真精彩啊。”
“可不是,太秀了。”
“惊为天人!”
段国章的这段解析才发完。
一个小时不到。
就被影迷们送上了热搜榜。
也让越来越多人见识到了这部电影的内部框架。
惊叹声。
吸气声。
尖叫声。
什么样的反应都有。
热闹极了。
而经过段国章的穿针引线。
许多沉默多时的影评人也陆续的都冒了出来。
有自己把线索找的差不多的。
也有直接借鉴段国章内容的。
总之。
https://xianzhe.cc/book/45362/26986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