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立马又有另一批学子、讲师出来反驳刚才这批学子、讲师。
“这不是大逆不道之言是什么?”
“世家士族支撑着这个国家!没有世家士族国家如何运转?”
“钦差此番言论,将我等打成大奸大恶之徒,岂不寒我士族之心?”
“没有士族,皇家岂能一己之力管理好国家?圣上岂能以一人之力决断天下所有之事?”
马上第三批学子又站出来反驳:
“那国家没了种地的农民,又岂能成为国家?”
“农民手里没有地,就像士兵手里没有兵器,岂不笑话?”
“世家口口声声为了国家,但究竟是何所想,谁又能知道?”
接着第四批学子讲师又出来反驳。
然后是第五批,第六批,第七批……
渐渐的,整个金陵书院都陷入讨论之中。
讨论由之前的是否要将柴薪论奉为学院经典,渐渐变成了讨论柴薪论本身。
而金陵城之中,此时更是风起云涌。
虽然金陵书院院长反应非常快,迅速地关闭了院门,并驱散了民众。
但项燕的惊世骇俗之言,震撼了无数人之心,只需一遍,就不知道有多少人一字不落地记了下来。
柴薪论引起了民众的广泛讨论。
无论是街头巷尾,还是茶馆酒楼。
无论是农民、跑堂、灾民,还是家丁、衙役、商贩。
或站或躺。
或吃饭或喝茶或空谈。
各种各样的人,在各种各样的场合,站在各种各样的立场。
围绕着柴薪论开展了或激烈或更激烈的讨论。
柴薪论一时风靡全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并且随着商人、水手们迅速地向着四面八方传播而去。
渐渐的,连金陵官场也开始讨论起来。
或在上班的县衙,或在下班后的酒楼,或在某人设宴的家里。
清官与清官之间。
贪官与贪官之间。
清官与贪官之间。
又贪又不贪的官员之间。
大贪和小贪的官员之间。
身为清官却喜欢站在世家的角度考虑的官员。
身为世家却喜欢站在国家的角度考虑的官员。
各种各样的立场,思维产生了激烈的碰撞。
眼看着“文”这把大火,借着治灾的功劳,在项燕个人魅力的引导下,广泛地烧了起来。
项燕觉得时机已到,可以推行接下来的“武”这一步了。
当天晚上。
远在洛阳的深宫之内。
大周天子赵隆基的案牍上,多了一封钦差密信。
密信上详细论述了柴薪论,并将金陵盛状全面汇报。
然后提出了一个针对柴薪论而制定出来的良策:
土地收归国有。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天下之地是天子的地,不是世家的地,收归国有合理合法!
从今以后,土地不能买卖,设立公田,由国家安排给百姓,按比例上缴收成。
改良农具,开垦荒田,天下民心可归,世家之势可遏!
此断世家之根,若陛下手中无刀,燕愿为陛下手中之刀,请派兵!
短短一封密信,赵隆基翻来覆去地看了整整三个时辰,直到深夜!
看得赵隆基心情澎湃,读得他只感觉荡气回肠!
世家之弊早就成了赵隆基心头之患,只是一直苦于无法开展,没想到项燕南下治灾竟然有此意外之喜!
好!
果然是朕的好女婿!
元华,朕给你找了一个好夫家啊!
https://xianzhe.cc/book/43573/13136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