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不允许的就是邯郸的百姓们。随着赵括跨上战马往城北而去,已经得到消息,或者刚刚得到消息的邯郸民众,不约而同地便齐齐涌上了邯郸的街头,一起送别着他们的大英雄、大豪杰——赵括。
那场面,几乎可以用万人空巷来形容了。
一声声“恭送上将军”的呼喊,很快将整个邯郸城叫响。本想低调的赵括随即又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这显然并不是赵括特意安排的,如今的他所需要的不是民意的裹挟,而是低调。
无他,只因为该拿到的不该拿到的,他都已经拿到了,再以民意裹挟,不仅是自己登高易跌重的问题,更有可能再度激化赵王的猜忌,若是赵王趁着自己不在,对上党和河内下狠手就不妙了。
只是,发起民意或许本就不易,但想要在平息汹汹的民意下来,那更是难上加难。或许这便是事情的两面性吧——既得其利,则必受其殃也!半点不受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当然,赵括对于如今的赵王的心理也还是有些误判。
赵王可不是明白“民意即天意”的赵括,或许赵王的确对于赵括在民间的威望稍有嫉妒,但在如今的赵王眼中,显然其他各国的动作才是更为致命的威胁,相对于诸国的挖墙脚之举,民众的些许呼声,赵王根本就不会在意。
只要赵括能够尽快离开,什么民众十里相送,根本不算个事儿。甚至是百官......
一段并不算长的距离,直走得赵括头皮发麻,最无奈的是,赵括还不能急,至少在表面仍需维持住自己的大将之风,对于百姓的爱戴,赵括还要挥手致意。没法,人设已经立在了那里,总不能就此撕了吧。
好在赵府距离北城门也不算太远,经过层层的百姓之后,赵括一行数十人终于走出了城门。
只不过,北城门那里,第二批不答应赵括如此简单离去的人,已经等在了那里。
放眼看去,城门之外,送别亭中,最前头坐在软塌之上的,不是蔺相如更是何人,而他的身侧不是平原君更是何人,甚至连平阳君赵豹也就在平原君之后,显然,除了大夫楼昌,文武大臣几乎都到齐了。
赵括在心中无奈地摇了摇头,虽然知道众人是一片好意,但这好意着实令赵括有些吃不消啊。
但赵括还是麻利地翻身下马,快走几步来到亭前,对着软塌上的蔺相如和一旁的平原君便是一礼,道:“怎敢劳上卿、平原君亲至,小子愧不敢当。”
眼见着赵括快步而来,软塌上的蔺上卿也随即在平原君的搀扶下站了起来。
“当得!”几日不见,蔺上卿越发的苍老了,连头上的皱纹都多了不少,只是他的语气依旧那样的坚定而不容质疑。
https://xianzhe.cc/book/43535/13253670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