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在这个时候其实已经是有想法的。
在王承恩把奏章放下之后,他就想起了之前自己定的计划。
那就是离京到达河南去。
在河南其实非常的简单,那就是利用系统,把大米之类的粮食直接兑换存在河南那边的大仓里面,这样的话就算是陕西那边发生了灾情,能够第一时间把大米调过去,有了粮食人民的性命保住,也就不会出现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了。
之所以选择河南,主要还是距离近。
这样的近距离,朱由检来去几天也用不了多少的时间。
但是现在的朱由检却并没有打算去的意思,因为系统已经是在刚刚的进入到了做任务的状态中。
所以只能是开始进行赈灾了。
内阁那边的给出建议是,地方可以先等待一下情况再赈灾,现在只是刚刚的开始,还有余粮,能够保证不出乱子。
而且,皇帝陛下不是说要把查抄的一千万两白银用来赈灾么,这就是一个机会,只要皇帝陛下下旨,让地方上的那些米商调米到受灾的区域,然后朝廷跟他们进行购买。
这样也就少了朝廷自己购买再运粮的麻烦。
这些米商的价格也合理,只是比灾区的米价稍微的低一点点而已。
这自然是有很多的人这样建议的,在他们看来,灾年米价上涨也属正常。
朱由检看着这些奏报,心中无语。
不过,他还是有自己的想法,于是告诉内阁,这件事不用他们管了。
赈灾的事情,自然是有专人去做。
而且,钱粮皇帝这边出。
对于此,大臣们也只能是据理力争了一下,实在是不行,那么他们也就只能暂时的不在这件事上抓紧,而是去忙自己的事情。
忙的自然是与自己有利的事情。
第二天,朱由检下旨,从京城拨出三百万斤的粮食,银一百万两,运到陕西各地。
而且这只是前期的粮食,后期还会有拨出。
运送粮食和银子的是驿站。
对于这么大宗的粮食和银子,驿站的人员就有点不足,不过驿站可以临时的去招募一些人运输。
至于说一路上所废的钱粮之类的,则是由驿站承担,具体的则是从税收中扣除。
这也是惯例了,所以一点的问题都没有。
驿站的运输能力在这个时候表现了出来。
在沿线的路上,其他的驿站已经是在雇人进行修整路面了,为的就是这些粮食在运输的时候不会出现耽搁。
同时在陕西的各路驿站已经是发出了招民夫干活的启示。
找人干活,每日管饭,而且还有钱粮发。
这就对于一些壮劳力来说非常的有吸引力了,因为当你愿意参与到其中的时候,家里人也能够有粮食,虽然说不能够果腹,但是却也能够让人活着不会饿死。
驿站有很多的项目。
以往的时候,只需要征徭役就可以了。
但是皇帝的旨意已经是下达了,驿站的收入增加,还不用迎来送往的疲惫不堪,所以让驿站的上下都吃的饱,收入也多了,他们自然是会按照皇帝的旨意办事。
https://xianzhe.cc/book/43100/12837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