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铃带着旗帜和五百校刀手上任去了,他的心中还存在着侥幸心理。
这个世界上真的是怕什么来什么,当他离采石矶还有一天路程的时候,他就听说了此刻金人正在渡江,和大宋的军队打成一团。
如果是韩世忠等人,他们必然会立刻前往,因为这时候多一份人就多一份力量,说不定多一些军队最后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
关铃的想法不一样,他觉得自己只有五百人,如果贸然加入战局起到的效果并不好,万一输了他自己的名声毁了没有关系,但是他的身上还是陛下的“孙”字旗帜,他代表着的是陛下,毁掉陛下善战的名声他可吃罪不起。
所以他将自己的军队隐藏在了溧水附近的方山上,等待着采石矶大战分出胜负。
他等了一天,等来的是宋人最终胜利的消息,关铃有些后悔,金人的战斗力并没有他想象当中的那么强,如果他前往战场,说不定在陛下的“旗帜”和他的努力下,就能够当场扭转局势,在他下令休息一夜之后,他匆忙从方山赶往了采石矶。
他要完成自己的任务,整顿那边的宋人军队。
结果走到半路上的时候,他听说金人又一次打过来了。但是这一次关铃没有退,因为他没有退路了,现在退只能算得上是临阵脱逃了。
他硬着头皮带领了四百校刀手向战场走去,他当然心中还留了一个后手,那就是他让剩下的一百校刀手带着孙字的旗帜走在后面。
他的心中多长了一个心眼,他知道陛下的旗帜非常重要,他什么都可以丢掉,但是不能将陛下的旗帜丢掉,为了保住陛下的旗帜,战场上的得失可以放在一边。
这就是大宋武人的逻辑,战场上的胜负是第二位的,而政治正确是第一位的,为了保护陛下的威名和陛下的旗帜,撤退是正确的,即使是再苛刻的言官也没有办法在这件事情上做文章。
等关铃到达长江岸边的时候,刚好就是虞允文死中求活之计失败的时候,而他的出现刚好让金人产生了很大的误判。令金人产生更大误判的是,他将“孙”字旗当做了自己的后队了,因为按照大宋的“政治正确”,“孙”字旗应该放在第一面的。
而就是这样的误会惊退了金人,而更是由于这样的误会,让关铃发出了“陛下真的是非常人,他说自己的旗帜可以惊退金人,他的旗帜就惊退了金人的感叹。”
下一次关铃下定了一个决心,那就是好好听陛下的话,绝对不要有自己的小心思,当然这个决心能够持续多久就不好说了。
当然和虞允文的交谈之中,他可不会将自己的心路历程暴露出来,他对虞允文说道:“我是奉陛下的命令日夜兼程前来支援的,刚好达到这边的时候,惊退了金人。”
至于方山上的那一夜,关铃的记性并不好,他忘记了。
https://xianzhe.cc/book/42801/12540509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