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酒的车间里热气腾腾,大灶上一口能让人在里面洗澡的大锅放在上面,黑龙军士卒在灶门后拉动风箱,然后把一块块的煤用铁钳夹了,放入炉膛之中。
炉膛中火焰熊熊,火苗随着风箱的拉动,往外一蹿一蹿的, 映红了人的脸庞。
那硕大的铁锅上放着一个大木桶,看上去像个蒸笼,但更像个浴桶。
大木桶上面另外放着一个平底大铁盆,里面放了冷水,盆底和木桶接触的位置,有一圈铜管插在木桶上。
许彪曾经在同学家里的酒厂见过酿酒机器,这些设备虽然简陋, 但也能起到同样的作用。
发酵好的酒粮会放在蒸笼里,然后慢火细蒸,酒气上升遇到上面放着冷水的铁盆,会凝成酒水然后顺着铜管流出来,就是酒水了。
那边谭三用手在蒸桶上一摸,试了试温度,对许彪说道:
“东家,可以蒸酒了。”
许彪摆手说道:“你自己做主。”
于是谭三指挥着黑龙军士卒把那蒸桶抬起,一桶一桶的酒粮摊平放入大蒸屉中,然后把蒸桶放好,周围用湿布围拢压紧,防止跑气。
许彪感觉和农家蒸馒头也差不了多少。
蒸桶上半部分探出的铜管汇集到一个粗大的铜管中,这个铜管下面已经放上了酒坛子。
此时旁边有人踩动水车,把水井里的凉水通过管道抽提到上面的大铁盆中去,以让蒸汽尽快冷凝。
由于下面有蒸锅不停加热,这铁盆中的水很快就会失去凉意,铁盆一边有根铁管,会把盆中的水放出来,所以要不停往里面加水,不停流动, 盆中水始终保持凉意,达到冷凝酒气的目的。
“出酒了!”
二愣子眼睛紧盯着酒坛子,看到有酒水从铜管中流出来,不由一声大喊。
刘毅等人脸上都露出期待的神情,虽然心中不看好,但是许彪花了大力气来做这件事,大家也都希望酒坊能酿出好酒来。
一股浓郁的酒味散发出来,不过这味道很刺鼻,别说距离好酒的味道很远,根本连香味都谈不上,还没有刚才那没蒸的酒粮好闻。
谭三见到大家都皱起了眉头,连忙解释说道:
“刚蒸出来的酒是不太好闻,放置一段时间会好一些,俗话说,酒是陈的香,不是没有道理的。”
刘毅摇摇头,这样刺鼻的酒, 就算是放置一段时间又能好到哪里去,难道还要埋在地下, 存个十年吗?
刘毅转头想要安慰许彪两句,却见到许彪脸上根本没有失望的样子,似乎不知道大家为什么皱眉摇头一样。
不过,随着酒水越出越多,许彪渐渐惊讶起来。
看到谭三始终没有什么动静,许彪终于忍不住问道:
“谭师傅,你是不是忘了换酒坛子了?”
谭三也满脸惊讶,反问道:“这酒坛还没接满呢,为什么要换?”
这种酒坊接酒的大酒坛,一坛能接数十斤,这才刚刚铺了个底。
许彪无语的用手一拍脑门,心中顿时通明透亮!
感情这时代的人,根本不知道:酒头不能要!
这在后世已经是酿酒行业的常识了,但是这个时代,酒坛不接满不会换。
在正常的历史上,大概在清朝康熙年间,才会有人改善酿酒工艺。
京城的赵家三兄弟,因为酒头中杂质太多,喝下去烈姓太大,对人有害,而最后的酒尾则是太淡,已经没有酒味。
赵家人“掐头去尾”做出了二锅头,然后名扬天下,从此畅销不衰。
“掐头去尾”,酒水的质量能提升百倍,让人不敢相信之余,听过的人都印象深刻。
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这么简单的法子,创出来之后,所有知道此法的酒坊都能用上,从此华夏酒水质量跃升了一个大台阶。
有的时候所谓‘绝招’,就是一层窗户纸。
但是没点透之前,用粮食好不容易酿出来的酒水,谁会舍得扔掉一部分?
酒全部装在一个坛子里,看起来没有丝毫的浪费,实际上杂质和怪味全部掺在酒里,想要好喝,只能用好水、好曲、好粮食,通过提升成本,来提升味道。
许彪本来还想着用‘勾兑’这种大杀器,没想到大明人连酒头都喝!
“把这个酒坛拿走,重新换个酒坛接酒水。”许彪吩咐道。
许彪开口,自然有黑龙军士卒去做,谭三不明所以,但这种小事,根本没人会违逆大当家。
那两名士卒想把酒坛抬出去,许彪却又说道:“不用,就放在旁边好了。”
有这酒坛在旁边不停散发出刺鼻的味道,后面的酒水质量变好,大家也闻不到了。
房间里炉灶不停燃烧,闷热异常,众人怕许彪尴尬,都纷纷离开,许彪却坚持不动。
过了一会儿,新换的酒坛只接了大半,许彪又吩咐道:
“再换个酒坛!”
谭三不明白许彪为什么这么折腾,明明一锅酒粮酿出来的酒刚好装一大坛,酒坛大小就是按这个定制的。
一百斤高粱能出五十多斤酒,这一个酒坛完全能装下,根本没有必要来回折腾。
https://xianzhe.cc/book/42529/12308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