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加起来足足一百五十岁,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的老头居然一时全都失神了。
短短一句话里,蕴藏着两个重磅消息。
伯颜归顺大明了?
张辅显得尤为谨慎:“这个伯颜不仅仅是也先亲弟,更是也先这么些年来的左膀右臂。
也先东征西战,此人可谓是功不可没,在瓦剌中的,地位实力仅次于也先,这样的人,怎么可能……”
草原上不是没有蒙古人投靠大明,相反,大明吸纳蒙古人历史悠长,屡见不鲜。
从太祖北伐开始,不少元人奉大明为正统,为大明效力。
永乐年间,京师三千营就是以蒙古骑兵为主力。
这些年来,每年冬天,朝廷对投靠的瓦剌或是其他部落的蒙古人都是来者不拒,借此削弱草原上的部落。
可问题是,伯颜不是那些活不下去的蒙古人,张辅想不明白这样的人物平白无故就背叛了瓦剌……
瓦剌那,能和伯颜搭上话的只有陛下了。
刚刚季铎也说了,陛下在瓦剌那,身边就一个井源随驾,可谓是要啥啥没有。
陛下总不能就靠着自己一张嘴,上下嘴皮一搭,就策反了人家瓦剌二号人物……
那伯颜就这么乖乖听陛下画大饼?空手套白狼?
那伯颜要是有这么好骗,都不知道坟头草长了几茬了。
张辅有了不好的预感:“本兵,该不是这伯颜故意诓骗陛下……”
邝埜闭目半晌,猛然睁眼,摇摇头,“老夫以为,这伯颜倒是真的被陛下说服,真心实意向我大明。”
张辅睁大眼睛,还是不解:“本兵何出此言?”
邝埜凭借着自己四十年的官场经验,开始给张辅抽丝剥茧,一条条理了起来。
从季铎所讲述的来看,朱祁镇写了诏书之后,先交给也先让其过目,也先再交给伯颜放于匣中,火漆封口。
直到刚刚张辅打开火漆,在这中间,没人开过匣子。
朱祁镇写完诏书之后,并没有接触过匣子,更不可能有机会将这小筒放进匣内。
也先自然更是不可能。
那么现在,只有伯颜经手过这只匣子。
这小筒,只有伯颜才有机会放入。
而小筒里的,是朱祁镇的笔迹。
这也就是说,唯一的可能,就是朱祁镇提前将字条交给了伯颜,再由伯颜趁机放入匣中,以此传递消息。
经过邝埜这么细细分析之后,张辅恍然大悟,感觉不可思议,如同梦里一般。
也先的弟弟,现在成了咱们大明的暗子了?
这个世界,可真奇妙啊。
不过对于张辅来说,伯颜为什么理由背叛,这一点都不重要。
他现在一门心思就在后半句上:朕不日南归。
南归?
怎么归?
即便有伯颜相助,可这也是个难如登天的问题啊。
化妆出逃?
https://xianzhe.cc/book/40791/11550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