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8章 “近藤局长,要不要随我一起脱离新选组?”5600
当岛田魁领衔一番队的队士们移步至高台的正前方时,他冷不丁的抬起右手,探向左腰间的佩刀,“噌”地拔刀出鞘。
紧接着,其身后的一众队士纷纷抬手拔刀!
清亮的拔刀声响成一片……便见一番队的队士们以单手将掌中刀举在胸前,刀尖指天。
雪亮的刀面仿似镜面,交替反射着日光,发出夺目的光辉,令人不自觉地别开目光,不敢直视。
在高台前方拔刀——这是土方岁三的主意。
“就这么直挺挺地从高台前方走过,实在太平淡了,总得做点什么来体现‘白刃部队’的特性。”——此乃土方岁三的原话。
青登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故予以采纳。
拔刀行进……虽然花里胡哨的,但无可否认的是,确实很具气势!
现场众人——不论是高台上的贵宾们,还是阅兵场周围的普通观众——都给震撼到了。
不懂剑道的人,纯看个热闹。
深谙剑道的人,光看拔刀时的动作、气势,便知一番队的“禁卫军”、“仁王亲兵”等美称并非过誉!
一番队从高台前离开后,便徐徐退至不远处的开阔空地,安然列队。
方才他们有如滚动的惊雷,一举一动都带有非凡的气场。
而现在,他们变为苍劲的一棵棵古树,双目平视前方,两腿与腰杆挺得笔直,一动也不动。
行令禁止……如此表现,令人不禁回想起《孙子兵法》的名句——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
随后登场的其余部队,完美地延续了一番队的优异表现。
“是二番队!二番队来了!”
“他就是二番队队长永仓新八,据说他是新选组中第三强的剑士!仅次于‘仁王’、‘天剑’之下!”
“三番队也来了!打头的那人就是三番队队长斋藤一!”
……
平日里难得一见的大人物们,现在就跟“大放送”似的逐一现身,使观众们大为兴奋。
一番队在新选组中有着十分特殊的地位。
一方面,大家都认可其战力,认同它是新选组的最强战力。
可一方面,二、三、四、五番队的队士们又倍感不服。
同为剑士,大家都是有傲气的——一番队的队士们固然厉害,可真要放开手脚来比个高低的话,孰胜熟败,犹未可知!
为了展现出比一番队更盛的风采,随后登场的诸队队士们全都自觉地挺高胸膛,踩出更加响亮的足音。
那扎实有力的脚步,恨不得踏裂大地。
那充满自信的面容,焕发着非凡神采。
在高台前方拔刀时,故意多使力道,令拔刀声更加高亢、清亮。
一般观众不懂新选组内部的“斗争”,只觉得新选组的各支番队都很威武,一支比一支气派,不禁大呼过瘾。
在五番队从高台前走过后,现场的不少观众纷纷抖擞精神。
之所以如此,便是因为他们相当清楚:新选组的前五支部队都是专精于白刃战的近战部队。
随后出现的部队,才是新选组的“高精尖”部队!
他们的期待很快就得以回应。
当六番队出现时,周遭的观众立时发出此起彼伏的惊呼。
但见六番队的队士们端持着崭新的火枪,在阳光的照射下,这一挺挺火枪散发着炫目的光辉,晃得人眼花。
时至如今,仍抱持着“火器虽好用,但还不能取代刀剑”、“武士就该舞刀弄剑”等陈旧观念的人已极少。
就连极力主张“驱逐西夷”、“西夷的奇技淫巧不足取”的尊攘势力,也得乖乖地向西方军火商购置枪炮。
近年以来,日本境内最常用且最擅用火器的部队,当属新选组。
新选组凭借火器之威而一边倒地碾压敌手的那一场场战役,向世人宣告了时代的变迁、刀剑的没落与火器的崛起!
哪怕是完全不懂火器的人,也能从其造型看出新选组所列装的火枪格外先进,根本不是老旧的火绳枪所能比拟的。
眼见新选组拥有这等规模的火枪队,观众们既感欣慰,又觉震撼。
高台上的贵宾们亦被这壮观的“火枪阵”震撼得失语。
随后登场的七番队,将现场的氛围推高至新的顶点。
骏马蹬地的巨响,瞬间吸引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骑乘战马、手提太刀的七番队队士们,光是登场就营造出非同一般的压迫感!
哪怕到了近代,骑兵也是最具逼格、最吸引人的兵种之一。
“白刃部队”是行进至高台前方才拔刀,而骑兵队是刚一登场就提刀在手。
左手握缰,右手提刀,浅葱色的羽织如战袍般微微飘起,胯下的战马亦披戴着华丽的马衣……如此姿态,引人神往!
在前领队的两位女武士——佐那子与中泽琴——的飒爽英姿,更是为辽阔的阅兵场多添了一抹别样的靓色。
佐那子并未因生孩子而身材走型,在提起薙刀,并将三千青丝束成利落的高马尾后,她依旧是那个威名赫赫的“千叶鬼小町”!
之后,八、九、十番队的陆续登场虽无出彩之处,但也同样优异。
牵引着大炮进场的十一番队,则使现场氛围涌涨至第三波高潮。
“是大炮!”
“大炮来了!”
“这、这些全是新选组的炮?!”
伴随着车轮转动的“吱呀”、“吱呀”的声响,两百多匹驮马拉着两百多门大炮同时出现……这般场面,实非一般言语所能形容!
那深不见底的漆黑炮口斜指着天空,像极了张着血盆大口,冲天咆哮的一头头怪兽!
土方岁三曾向青登提议:
“不会响的大炮是没用的大炮!没法打炮的炮兵队,那还能叫炮兵队吗?等十一番队从高台前经过时,干脆来一轮齐射吧!将远方的靶场炸成一片火海!”
他说得很有道理,如果能在阅兵式上发炮,那绝对会很震撼,说不定能在未来的史书上留下精彩的一笔。
但这一回儿,青登没有采纳其意见。
首先,会有许多名贵公卿前来观礼。
这些名贵公卿的身子一个比一个虚弱,稍微走快两步都会喘个不停。
即使是在公家中算是健康的和宫,也总是一副病怏怏的样子。
在这么近的距离下发炮,那骇人的动静搞不好会吓死许多公卿。
其次,赶来看热闹的观众绝不会少。
震天响的炮声说不定会遭致观众的恐慌,进而引发“踩踏事件”。
此等规模的人潮之下,若是出现踩踏,那可不是闹着玩了。
因此,尽管青登也挺想来个“百炮齐发”以过过瘾,但他还是忍痛拒绝了土方岁三的提议。
既然没法开炮,那干脆就用“数量”和“规模”来彰显炮兵队的强势!
于是乎,青登特地向十一番队传令:把能拉来的大炮,统统拉来!
如此,便有了两百多门大炮齐聚于此的这副奇景。
这一眼望不到头的炮队,令人毫不怀疑:当这些大炮发出怒吼时,连大地都会颤抖!
最后登场的两支部队,便是新设不久的十二番队、十三番队。
这两支部队皆采用“老带新”的方式,即从六、八抽调老兵以搭起这两支新部队的架子,再填补进足量的新兵,充实“血肉”,老兵与新兵的比例大致为1比2。
如此,在老兵的手把手的带领下,这两支部队能以最快速度形成战斗力。
珠玉在前,使得十二、十三番队的登场显得逊色不少。
但是,新选组的火器规模,还是使现场的一众看客大感震撼。
算上炮兵队在内,前后共有4支番队是全火器化的,总兵力占了新选组的一半以上……如此惊人的“火器化率”,即使比起老早就在军队里推广火器的萨摩藩、肥前藩,也毫不逊色!
前后不过小半个时辰的时间,“护京十三队”……啊、不,新选组的十三支番队无一遗漏地从高台前经过,每一支部队的表现都堪称不俗!
阵型齐整,行动划一,意气风发!
令人难以想象,今日这场阅兵是临时安排的,并且在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内仓促完成的。
而这,便要归功于新选组的无比严格的纪律,以及那从不松懈的日常训练。
自组建新选组以来,青登就一直强调纪律。
为了训练队士们的纪律性、服从性,所有新人都得从拔军姿、齐步走开始练起。
这些训练内容看似没什么用处,实质上却是一支军队的纪律性的绝佳体现。
将士们耷着双肩,挺直腰杆,走起路来像散步,全无神气……实在很难想象这样的军队能有什么惊人的战斗力。
平时吊儿郎当,一到关键时候就非常可靠——如此场景只会出现在个人身上,绝不会落实在一整个集体。
新选组的队士们来自各个地域、各个阶层,有着不同的口音与不同的思想,光靠可观的军饷与丰盛的伙食,是无法将他们拧成一股绳的,唯有施以极严格的纪律方可约束他们、管控他们。
否则,只要有哪怕一丝懈怠,整支军队的战斗力都会塌方式的滑落!
https://xianzhe.cc/book/40723/29963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