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吴耀宗起了个大早,来到流民营。带这些流民前往回龙峪,顺便往回运送粮食。
路上走了一天,傍晚的时候,才抵达回龙峪的工地。
从金陵来的工匠们,已经给他们搭建了临时栖身的窝棚暂住。等接下来盖成好一点儿的草房之后,再搬进去。
由于这些人平时经常挨饿,肚子里没有油水。第一顿饭只给了每人两个馒头吃,免得一下子吃的太多撑着。以后再逐渐增加食量。
头一顿饭吃的是蔬菜,没有肉,油水也不大,免得肠胃受不了,跑肚拉稀。只能逐渐增加油水,等肠胃适应之后再给肉吃。
第三天巳时正,俞民点着香,简单地祭告后土神之后,神道工程开工。
队伍被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护院人员,一共18人,由吴耀祖率领,负责工地的警戒任务。
不过,他们现在的任务,是挖沟,埋设栅栏,架设瞭望架。每个角落一个瞭望架,哨兵站在架子上,不仅栅栏内的情况能看得清清楚楚,整个西陵的情况都尽收眼底。
另一部分是施工人员,包括工匠,力工,库房,财物、伙食等各部门人员,以陈润家为首,郑大江为副,这是工程队的主力。
工程的第一步,是首先把神道上的土挖走,开沟打地基。
神道边上,挖坑搭灶,砌成类似于火炕的建筑。然后把神道上的土,放到火炕上面烧,连续高温烧至少7天。
通过给土加热,杀死土中的虫子、细菌、树木种子、草籽。之后再把这些土铺到神道上。这样一来,将来铺上石材和砖之后,土壤中就没有害虫,也不会长出树苗和草,破坏神道。
这是一种古老的工艺,据说当年秦始皇修驰道的时候,用的就是这种土壤处理办法。
土壤处理完之后,就加工混合土。
混合土以一比一的比例加入淘洗过的河沙和石灰,充分混合之后,用糯米粉熬制的汤汁做水用,开始反复搅拌。
汤汁、沙子、土充分混合,之后铺在神道的沟槽里面。凝结一段时间后,在混合土上面开小槽,用来排水。之后盖上草帘子阴干。等到干了之后,才在上面铺砖、铺石材,再用糯米浆和石灰做成的粘合剂粘合、勾缝。
神道地面是否平整,就看工匠们的手艺了。
整个工艺流程,要求严格,费时费力,造价昂贵,但是工程质量也好。
匠头郑大江是个很有经验的老工匠,曾经干过不少大工程。这个神道工程对他来说,没有什么挑战性,按照工部要求的工艺去做就行。
陈润家主要负责资金调配使用,物质供应,后勤保障这些事情,吴耀祖负责安全事宜。
把各项工作分解下去,交给各自的负责人之后,俞民就基本上就不直接插手工程上的事情。
他找来篾匠李德禄,给他一张图纸。
“你看看这个,能不能用葛藤编出来。”
“二少爷,这是什么?怎么看起来像个帽子似的?”
李德禄是从金陵来的篾匠,以前主要以编织各种竹器为主,手艺很不错。用葛藤编织这种东西,还是第一次见到。
https://xianzhe.cc/book/40080/11451989.html